3月26日,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克松村村民參加慶祝活動。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3月26日一早,不顧家人反對,69歲的拉珠堅持要爬上梯子,親手把五星紅旗插到自家房頂上,迎接兩天后的“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在被稱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乃東縣克松村,這位農奴出身的老人已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他的笑語中帶著幾分凝重:“我常常夢到,當年那些沒等到解放就被農奴主打死的農奴伙伴,也能像我現在這樣快樂、有盼頭地做人。”
從1959年3月28日起,通過民主改革,西藏百萬農奴沖破了黑暗、桎梏、苦痛,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成為國家的主人,展開了史詩般波瀾壯闊的新生活。他們在以空前的豪情與夢想建設一個新世界的進程中,也深刻地改變著自身。
素質不斷提升,視野不斷開闊,活動半徑不斷擴大——今天,280萬西藏人民以更加健康、更加文明、更加多姿多彩的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而人的發展又成為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最活躍、最強勁的動力。
人的全面發展,成為西藏51年來最核心的歷史進步。
解放,首先意味著健康陽光的生活
烈日下,一群乞丐光著脊梁在捉虱子,黑乎乎的污漬糊著瘦骨嶙峋的軀體。有的祖孫三代十幾口人擠在一頂小帳篷里,有的干脆就睡在露天地里。離這堆破爛帳篷不遠,高聳著貴族們雕梁畫棟的豪宅。
——這是一個10歲男孩眼里1958年的“雪域圣城”拉薩。
如今已成為西藏社科院古籍研究所所長的格桑益西,當年是一個出生于農奴之家的孤兒。講自己悲慘的童年,他神情黯然:“那時我們這些農奴一無所有,支不完的差,交不清的苛捐雜稅,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為領主進行繁重勞動,終年掙扎在貧困、饑餓、死亡的邊緣,連氣都喘不上來。”
面對記者關于“人的發展”的話題,他幾乎立刻被激怒了:“在那樣的環境中,農奴連活下去都成問題,哪里還能奢談什么發展?”
不論過去多少歲月,只要翻開1959年以前西藏政教合一封建農奴制時代的史料,人們總會被一種陰森而血腥的氛圍所窒息——
“會說話的牲畜”,這是當年西藏農奴主對農奴的稱謂。舊西藏法典上明確寫著,下等人命價等于草繩一根。
各種酷刑:鞭打、挖眼、剁腳、斷手。有些刑具、人頭骨、人皮,今天博物館里的展出還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農奴主完全把農奴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隨意用來賭博、買賣、轉讓、贈送、抵債和交換。農奴的小孩也是農奴,世代不得翻身……
千年以來,西藏有著壯麗的雪山、遼闊的草原、滔滔的江河,而這高天沃土之間,百萬農奴卻沒有一寸立錐之地。人們很難相信,在20世紀中葉,人類已經廣泛進入現代文明階段,“世界屋脊”還籠罩在那樣一個有如西方中世紀般的黑暗時代之中。
從兩個數字即可窺見當時西藏百姓的生存狀況:20世紀50年代,西藏人均壽命只有35.5歲,新生兒死亡率則高達430‰。西方思想家早在18世紀初就開始強調“人生而平等”和“人的自由發展”,而我們在200多年后討論西藏人的發展時,還不得不退回人之存在最基本的條件——活著。
1959年民主改革給西藏120萬平方公里土地帶來的第一個福音就是,解放了的百萬農奴從此可以像一切文明世界的人們一樣健康地生活了!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國家對西藏農牧民長期實行免費醫療政策,醫療補助標準不斷提高,同時投入了巨大力量發展西藏醫療衛生事業。僅改革開放以來,這方面的財政撥款已達18億多元,每年對農牧民的醫療補貼超過2000萬元。
今天,西藏人均壽命已上升到67歲,比半個多世紀前幾乎翻了一番;而新生兒死亡率降至21.15‰。去年底,旨在進一步提高農牧民健康素質和生命質量的《西藏自治區農牧民健康促進行動方案》正式實施,計劃用6年時間使西藏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
生活在健康陽光之下的西藏人,不斷創造著震撼世界的奇跡。1960年5月25日,藏族登山運動員貢布創造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的紀錄。2007年夏,西藏登山探險隊成為世界上第一支以團隊形式登頂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隊伍。
打破千年枷鎖、獲得了土地和自由、充分享有生存權和發展權的西藏人民,開始像大河解凍般釋放自己的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