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沖擊國內60%以上的民航市場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東航董事長劉紹勇提議關注高鐵與航空業對市場的爭奪。他表示,高鐵沖擊國內60%以上的民航市場,將對民航形成直接而持久的壓力。
他介紹說,根據初步推算,高鐵線路在500公里以下,將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也就是說,航線有可能就取消了”;線路達到800公里,會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會對民航旅客量產生20%到30%的影響;線路1000公里到1200公里,對民航旅客量會有15%到20%的影響。
著急的不僅是劉紹勇。在南航約160條國內航線中,約38條與高鐵直接競爭。南航董事長司獻民在2009年第五屆亞洲航空展望峰會上曾表示,在中國三大航空集團中,南航的國內航線網絡最密、航班最多,且主要分布在中南、東北等區域,受高鐵的沖擊最嚴重。到2020年全國“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之時,中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市幾乎全部被高鐵網所覆蓋,80%以上的民航運輸市場會受到沖擊。
有意思的是,其實此前民航對鐵路提速的態度,一直很“淡定”。
2007年初的一則報道顯示,對鐵路第六次大提速,民航人士反應平靜,在他們看來,民航票價低時會搶鐵路的生意,但鐵路很難搶航空公司的生意。
隨后,國家發改委批復了京滬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有人再次提出高鐵是否會對民航產生沖擊。幾大航空公司表示,會有一定的影響和沖擊,“不過民航客源主要是商務人士,他們看重的是旅行的舒適度和服務質量,不會輕易改變交通工具。”
當時民航人士還樂觀地認為,高鐵將因票價過高缺乏吸引力,但航空公司則可以靈活定價,通過打折來吸引旅客。
然而,高鐵對民航的沖擊遠比預想的來得嚴峻而且迅猛。
到了2009年年中,中國民用航空局辦公廳已經組建了“高速鐵路對民航發展的影響及政策建議”調研組,專門對局勢進行研究,并最終形成報告。
這份報告稱,高鐵對航空市場的爭奪并非中國獨有。在歐洲,一些航空公司被高鐵搶占市場,不得不停飛部分城市間航線。而日本新干線把京濱、中京、阪神城市群納入“4小時經濟圈”,讓日航無法招架。
上述調研報告在研究了中國高鐵的發展趨勢后指出,中國高鐵將讓民航800公里以內航線的時間優勢喪失,隨后將使航空公司運力投放減少,航班客座率及盈利水平下滑。而更深遠的影響是,在高鐵大規模建設之前,民航是高端旅客出行選擇的主要甚至唯一的運輸方式,但高鐵卻能供給原來只有民航能夠提供的運輸產品,這不僅促使航空公司變革經營模式,更將使民航航線面臨網絡結構調整。
一年時間不到,調研報告上的文字已經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現有格局是否應該被打破
據報道,國航董事長孔棟曾公開表示,擔心高鐵將改變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現有格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航業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在他看來,現有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鐵路、公路和民航的地位相對確立,這是合理的。未來鐵路應該保持更加大眾化的面貌,以低價微利運行,滿足大多數人的出行需要。而民航則偏向對時間成本更為在意的人士。
這位人士表示,決策部門應該聽取更多的意見,權衡兩種運輸方式的性價比。他舉例說,從節省國土資源和資金消耗上來說,民航占優勢。建一個4C級機場所需要的投資和所占土地面積只相當于建設5公里長的高速鐵路。“飛機的跑道是1.5公里,形象地說,1.5公里的跑道就能讓你連接世界。”
但從節能環保角度看,高速鐵路似乎更占優勢。一份上世紀80年代的歐洲國家課題組的研究結果表明,若以1.0作為普通鐵路平均每人每公里的能耗單位,那么高速鐵路上列車的能耗是1.42,飛機的能耗是7.44,高速公路上小汽車的能耗為8.2。
歐洲人在認真反思運輸模式后,開始大力發展高速鐵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繼法、德之后,英、意、荷、比、西等國家也開始大規模興建高速鐵路。后來歐盟還制定了一個龐大的發展規劃,計劃把歐洲各國高速鐵路連接成泛歐高速鐵路網,并計劃到本世紀初將這張網擴建到2.4萬公里,把歐洲各大城市用高速鐵路連接起來。
歐洲經濟學家對運輸模式的調研結果,很快影響到中國。有專家發現,中國的運輸體系竟無意間步入了歐洲當年追隨美國的舊轍——大力發展高速公路和民航,忽視了對高速鐵路的投入。相對歐洲,中國本該更應注重節省耕地和能源的問題,更應考慮對運輸模式的變革。
上述人士認為,在決定大規模發展高鐵時,應考慮到這一戰略對民航的影響,讓三種運輸方式繼續保持原有的平衡。
對此,鐵道部副部長王志國表示,高鐵的發展,勢必會對中國的運輸市場帶來影響,但這個影響是非常有益的。
王志國指出,首先,高鐵作為一種新的鐵路運輸產品,是對中國綜合交通運輸一個很重要的補充。公路運輸可以實現“門到門”,是最方便的。民航在長距離運輸當中有最快捷的優勢。而高鐵既快捷,也很舒適,對于旅客乘坐來說非常方便。第二,在1000公里左右的范圍內,也就是乘坐高鐵約三小時至四小時到達的距離內,高鐵的優勢是最顯著的,“對其他運輸方式會帶來一定的壓力,確實會形成一定的競爭,但這種競爭是良性的,是互相促進的。第三,對高鐵運營不僅要看現在‘蛋糕’如何分配,更應該著眼將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今后人員流動的頻率會大幅度增長。所以,未來我國的客運市場是非常巨大的,需求是極其旺盛的。無論是高鐵,還是普通鐵路、民航,在這個非常龐大的市場當中都會實現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