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發展高鐵是否有風險
也有專家提出,建設高鐵應該慎重,“大國不需要高鐵速度”。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分析稱,高速客運專線的建設標準高,因此票價也很高,其目標市場將是高收入旅客,而從世界范圍看,鐵路應該是一種大眾化的交通運輸工具,中國鐵路旅客中83.7%的人是乘硬座出行,在長途客運中,為節約幾小時的乘車時間而花費2倍以上的車票支出,很難被大多數旅客接受。
在趙堅看來,目前的幾條高鐵線路運營存在浪費問題。以武廣高鐵為例,目前的線路至少能開120對車,但實際上只開了33對車,而且還坐不滿。“這就相當于建了一個120層的旅館,只有33層能住人,還住不滿。”
在此基礎上,趙堅提出了對高鐵債務危機的思考。他分析說,近2年中國擴大內需的4萬億元投資中的很大部分投向鐵路,鐵道部門以更大規模從銀行貸款,其債務總規模正急劇擴大。而鐵路是微利行業,現在由于普遍采用高標準建設,不僅不能盈利,還將導致巨額虧損。目前在建項目于2012年前后投入運營時,鐵道部門的債務危機將大規模爆發,政府將不得不用巨額財政補貼維持高鐵運營。
對此,中國青年報記者曾以“發展高鐵是否會形成債務危機,進而拖累中國經濟”的問題詢問鐵道部人士。
“中國高鐵建設不會導致財務危機。”鐵道部總經濟師余邦利表示,高鐵項目在決策前都經過深入論證分析,充分考慮沿線人口總量和密度及其分布、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城鎮化進度等,確認經濟上是可行的。在項目財務結構安排上,資本金的比例按照不低于投資的50%安排,在期限結構上考慮了未來現金流的平衡,保證了項目的財務可持續。
“從整體上看,鐵路債務水平處于安全、合理、可控水平,2009年鐵路資產負債率為52%,遠遠低于許多國外鐵路公司的水平。”余邦利說。
鐵路民航能否從掰手腕走向共贏
對旅客來說,鐵路和民航掰手腕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比如鐵路以前每次提速,幾乎都會帶來航空公司更好的服務和更大的折扣。修建京滬高鐵的意向一定,航空公司就開始提高服務質量,首次實現各大航空公司之間自由簽轉。2009年武廣高鐵的試運營價格一公布,南航相應航線就加大了的機票打折力度,隨后南航又開通了“武廣空中快線”,以“公交式”的便捷航空服務吸引旅客。
面對高鐵改變的交通格局,一些航空公司意識到,徒勞“對抗”沒有意義,不如將其作為一種合作共贏的機遇。
劉紹勇表示,地面城際交通、高鐵交通能夠對航空業打造全球交通網絡形成有力支持,這在歐洲、日本都有現成案例,“東航接下來會調整與高鐵重合的線路,不排除與高鐵聯手發展空地聯運。”
這種合作目前已經有了苗頭。自2月27日起,天津機場和天津火車站配合,每天開出27班從天津機場到天津火車站的機場巴士,使旅客順利銜接59對京津城際高速鐵路。上海虹橋機場和京滬高鐵虹橋站也并肩站在了一起,以便將來旅客在高鐵和民航兩種交通方式中便捷切換。
“合作共贏,高鐵和航空肯定能找到合適的方法。但市場競爭,以及在未來的交通格局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這是高鐵和航空在相當長時間內的主流動力。”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航業人士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