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到現在,短短五個月時間,咸陽市“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計劃”的成功實施,順利完成了近四分之一農業人口、96萬人次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轉移10萬人,創造勞務經濟收入近30億元。勞務經濟已成為推動該市經濟發展方式快速轉變的強勁動力。
咸陽市勞動力資源豐富,富余勞動力有110多萬人。去年,在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下,咸陽積極應對,逆勢而上,到年底共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99.11萬人次,實現了年創收突破70億元的喜人成績。面對勞動用工春潮復蘇,今年年初市政府就“咸陽市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計劃”進行詳細部署,提出了“到2010年底,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達到100萬人次,新增轉移就業10萬人”的目標。《計劃》要求相關部門全年用于“百萬計劃”資金不少于1.322億元,市財政拿出60萬元用于保障勞動力轉移就業獎勵和日常工作,全市上下信心倍增,精神振作。
“技能水平高低是農民工能否順利實現就業并獲得高額報酬的關鍵因素”,這是咸陽決策層的一致共識。為此,該市采取“外抓基地建設,內抓素質培訓”的方法,咸陽財政拿出4720萬元,專門用于農民工培訓,使每個農民工都能掌握一兩門實用技術。各相關部門根據目前人力資源市場需求,深入開展針對性、深層次、多專業以及中高級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積極推進企校對接,抓好定單式、定向式培訓,提高培訓就業成效;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活動,促進培訓工作和勞務品牌發展。到5月份底,全市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18.6萬人,28718名農民工獲得了職業資格證書。
“昆山專列”、“東莞專列”……一批又一批“身懷絕技”的“咸陽勞工”帶著夢想奔赴大江南北。東莞電子廠一位前來招工的負責同志高興地說,咸陽的青年技能嫻熟、吃苦耐勞、敬業愛崗,廣受歡迎,我們都很樂意和咸陽人打交道。
在勞動力轉移計劃實施中,該市江蘇昆山、浙江杭州、福建廈門、天津南開和廣東東莞勞動力轉移就業“基地”以及市人力資源市場,積極牽線搭橋,熱誠提供服務,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安心就業創業。截至5月底,該市先后舉辦“就業援助月”、“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推薦會”等160多場次招聘會。
貸款難幾乎是農民工自主創業遇到的普遍難題。咸陽市創造性地將過去小額擔保貸款必須有兩名行政事業單位人員擔保,增加到可通過林權、農機具、農村房屋、農戶聯保等10種擔保方式,鼓勵農民創業,支持農民創辦實體。在惠民政策的強力支持下,為數不少的農民工選擇用在外學來的新技術回鄉創業。渭城區周陵鎮司魏村青年司雄飛顯然是一個成功者,他回鄉建起了咸陽騰飛農業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走自主創業致富的路子,并解決了當地120名青年的就業問題。目前,全市已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800萬元,其中為386名農村勞動力創業發放1706萬元。
來源: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通訊員 李亮)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