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香銷玉殞,紫鵑給黛玉擦洗。但擦洗到一半,賈母來了,紫鵑就放著黛玉在床上,玉體橫陳,身上僅覆一張薄被,面無血色,大半香肩裸露,玉臂下垂……
新版《紅樓夢》中,黛玉之死如此“赤裸裸”,當(dāng)真驚嚇了眾人,對“黛玉裸死”的圍觀和圍剿也就迅速展開——
對黛玉“裸死”的圍剿方式首先是考據(jù)原著。原著這樣描寫——黛玉死后,紫鵑哭得六神無主,李紈說:“傻丫頭,這是什么時(shí)候,且只顧哭你的!林姑娘的衣衾還不拿出來給他換上,還等多早晚呢。難道他個(gè)女孩兒家,你還叫他赤身露體精著來光著去嗎!”李紈的意思是要給黛玉換上入殮時(shí)的頭面衣服,這才算是死人穿了衣服,才算不“光著身子”。
略懂一點(diǎn)國學(xué)也好
清代《寒夜從談·談禮》記述:“古所謂小斂者,尸沐浴著衣畢,乃韜之以冒,不使人見其形,再用布絞束之,縮者一,橫者三,裹以復(fù)衾。”古人死后要擦身換上壽衣,稱之為小殮(大殮是放進(jìn)棺材),但是無論大殮還是小殮,都絕不能讓尸體的身子裸露,特別是裸露在親屬面前。
眾人圍觀與圍剿的最終結(jié)論是——作為美和悲劇象征的林黛玉,她的死竟然如此香艷,這是對我國四大名著之首的誤讀,是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褻瀆,是對民族精神食糧的意淫,是對民俗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