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為公共關系領導小組辦公室揭牌。通訊員 譚志勇攝
一個全新的機構——“公共關系領導小組”13日在北京市公安局掛牌成立,這是中國省一級公安機關成立的首個公共關系部門,它標志著現代“公共關系”被引入了中國首都警察隊伍。
“傳統的中國警察與老百姓的關系是微妙的?!敝袊嗣窆泊髮W公安管理系教授杜晉豐說。當然有警民一家親的片警,但在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心目中,警察代表著政府權威和權力機關,是有些“特權”的,警察與普通百姓之間是有距離的,而中國警察嚴肅的執法傳統,一方面讓人覺得“怕怕的”,這有助于威懾犯罪;另一方面也讓人覺得神秘和高高在上。
熟悉香港電影的人都會記得,在一些警匪片的電影片尾,會有“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字樣。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始于上世紀80年代,而那時,中國首都警察與大眾的關系還處于“法制宣傳”時代。
“那時的宣傳模式是單向的,警察也是強勢的,由于信息嚴重不對等,造成警方說什么媒體報什么,警方怎么說,媒體只能怎么報。”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從事警法新聞報道多年的老記者鄭建明回憶說。
事實上,中國內地警方真正關注公共關系問題,是在2003年。先是SARS疫情考驗了全社會公共事件危機公關的能力,隨后是在震驚全國的“孫志剛事件”中,廣州警方失語,始終未對此事作出任何表態,最終導致輿論一邊倒地指責警方。此后,廣州、武漢等城市開始在公安機關專設公共關系部門,探索新時期的警民關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