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樂山市沙灣區(qū)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
今年以來,針對汛情、旱情的發(fā)展變化,國務院、國家防總先后召開七次專題會議,其中6月下旬以來,回良玉副總理先后召開四次專題會議,有針對性地安排部署全國防汛抗旱工作。各地按照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的要求,組織防汛檢查,充實防汛物資,修復水毀工程,完善防汛預案,提早做好各項準備。
國家防總、水利部密切監(jiān)視汛情險情災情變化,提前于3月開始全天候應急值守,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分析防汛抗洪形勢,防汛、氣象、水文等部門加強監(jiān)測力量,加密測次,強化部門聯合會商,編發(fā)防汛抗旱簡報297期,氣象災害預警信息77期,水情匯報121期,水情預測預報信息96期。
各級防汛、水利部門科學分析水情、雨情和工情,加強預測預報和會商,統(tǒng)籌上下游,兼顧左右岸,科學調度三峽等骨干水利工程,發(fā)揮了巨大的攔洪削峰作用。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最高約70000立方米每秒,經水庫調蓄后,出庫流量4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制下游荊江河段不超警,有效減輕中下游防洪壓力。丹江口水庫最大入庫流量達27500立方米每秒,最大下泄僅1900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94%。
各地堅持以人為本,及時緊急轉移群眾805萬人次,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雖然有6座小(Ⅱ)型水庫因超標準洪水垮壩,由于組織下游群眾轉移及時,無一人傷亡。在2號熱帶風暴“康森”防御工作中,及時轉移群眾21萬余人,6.4萬艘船只回港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