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深層原因:
醫院藥品加成機制
高價藥醫生回扣多
按照正常的市場規律,價格低往往銷得快,但在我國藥品卻價格越高越好賣。這種畸形現象的形成,醫院藥品加成機制是重要因素。按照規定醫院在藥品采購價的基礎上可以加價15%賣給患者,醫院采購100元的藥,可賺15元,如果采購10元的藥,卻只能賺1.5元。因此,在藥品采購上醫院愿意首選貴藥,這樣就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
而醫生也普遍喜歡高價藥,因為價格高的藥回扣空間就越大。廣州某藥品經銷企業總經理吳志軍(化名)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一個采購價為10元的藥,其出廠價可能是3元,經銷只有7元做醫生來公關,就算經銷商一分錢不賺,給醫生開單提成的錢也只有7元。而價格為100元的藥,其出廠價就算高達80元,也會有20元的空間來作公關,對于醫生來講,后者更實惠些。
“近幾年來,國家發改委曾25次降藥價,廉價藥往往成為降價對象,而每次降價之后總會有一批廉價藥失蹤。因為最高零售價定得低了,中間的運作空間就減小,而醫生要拿的回扣還不能少,同類藥品這么多,給少了就不開這個藥。沒了市場,企業只好不生產。這就是業內通常說的‘降價死’。
還有在藥品集中采購中,有的企業因為中標價太低,而沒有辦法保證市場供應,最后將這個藥給做死。這叫做‘中標死’。而這兩種死法的提前都是因為價格降低?!眳侵拒娬f。
牛正乾表示,因此鑒于醫生和醫院的共同利益,在醫院藥品價格越高,醫院的購銷量就越大,廉價藥的生存空間就越來越小。廉價藥在醫院短缺的主因,就是因為廉價。
后果堪憂
后果1
同一藥品醫院優先采購價高的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在藥品招標中,如果同一個品種的藥有外資和國產多個企業中標,醫院往往因為受“一品雙規”限制而采購一個外資藥(一品雙規:就是同一種藥品同劑型的只能采購兩個規格),另一個從國產藥廠里選擇一家企業采購,甚至不采購國產的。而外資藥廠的藥同樣規格同樣劑型,往往要比國產貴。
本報記者查閱近幾年的廣東藥品集中采購目錄,發現很多廉價藥都在采購目錄里,而且廣東的陽光采購對急救藥品、廉價藥品、罕見病種用藥及臨床用量小的藥品采取直接掛網采購的方式,不進行競價,防止前文所講的“中標死”而導致廉價老藥難以供給。
“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醫院不采購這些廉價藥,或者醫生不開這些藥,患者依舊難得實惠?!眳侵拒娬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