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庭10個月后,倪征(日旁加奧)受國民政府征召,擔任中國檢查組首席顧問。倪乃先告訴記者,父親曾說,這兩個日本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不能把這兩人繩之以法,就無顏見江東父老!隨后他立即展開了調查取證工作。他先到北平找到了被日本人毒死的吳佩孚的遺孀,然后又進入日本前陸軍省檔案庫,從浩瀚的文件中找到了很多有力的罪證,在庭審上讓板垣和土肥原無言以對,成功地將他們送上了絞刑架。
外交部條法司司長段潔龍說,倪老把這次審判當成“一場生死戰”,“把自己的生死榮辱,決定于這次戰斗的成敗”,這充分顯示了他大義凜然的氣度和誓死報國的氣節。
拒絕高官厚祿 淡泊名利
1948年末東京審判結束后,倪征(日旁加奧)隨即回國。倪乃先說,國民政府先后請她父親擔任司法行政部次長、上海高院檢察長和全國最高檢察長,但都被他婉言謝絕。與出任高官相比,他更希望從事學術研究。于是倪征(日旁加奧)回到了他的母校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任教。此時,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他放棄了去臺灣任高官的機會,毅然留居上海。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安排下,倪征(日旁加奧)來到外交部,擔任法律顧問,直到1985年赴海牙任國際法院法官。在外交部任職期間,他還參與了聯合國海洋法的編纂等工作。倪乃先說,父親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法律研究,很少從事行政工作。她說:“父親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愛國主義精神外,就是他對法律的孜孜以求,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