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增白劑存廢論戰已有二十年
衛生部本月表態同意注銷
面粉中是否有必要加入面粉增白劑,面粉增白劑究竟安全與否
公眾呼吁用科學檢測還原真相
它有著一個拗口的名字,叫過氧化苯甲酰,俗稱面粉增白劑。
主張禁用派認為,其破壞了面粉營養,含有致癌物質,應盡早予以取消。堅持使用派則認為,該增白劑被國際組織認可是無害的,改善了面粉的質地,應繼續使用,這種論戰在過去的20多年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一次。
9月中旬,主張禁用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全國政協委員馮平透露,衛生部辦公廳在“關于再次建議盡快出臺新的小麥粉國家標準”的答復中表示,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委員會已審查同意注銷過氧化苯甲酰。
這則寥寥數語的新聞再次掀起了面粉增白劑存廢之爭的論戰。
綜觀雙方專家“熱鬧”的論戰,留給普通民眾的,除了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還有一個疑問:究竟有沒有第三方權威組織對面粉增白劑的安全與否作出一個科學解釋,或者提供一個權威的證據。晚報記者王戰龍
王學禮慶幸自己還有農村的親戚,從去年開始,他就改變了在超市買面粉的習慣。回歸原始,在新密老家托人買麥子,在村里磨面機上打磨出面粉運到鄭州家里。
老王在鄭州某單位上班20多年,改變他在超市購買面粉的是一則新聞,面粉增白劑含致癌物質。
新聞中提到,據張銑、劉毓谷著的《毒理學》稱,苯甲酰過氧化物是一種“促癌物”,“不單純有致癌作用,同時也具有引發作用”,稱為完全致癌物。
營養學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研究員趙霖認為,食品中小劑量添加過氧化苯甲酰通常被認為毒副作用不大,但過氧化苯甲酰還原產物苯甲酸對肝功能障礙者有損害,可能成為導致肝癌的疊加因素。
新聞中援引了一組數字:我國肝功能澳抗陽性達1.2億之多,而且每年還要增加大約900萬人。資料表明,該人群患癌癥的可能性要高于正常人群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