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詳盡地了解“超級網銀”的使用感受,記者對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這4家銀行網站進行了交叉簽約嘗試。經過協商,正在辦理業務的L小姐自愿提供了建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3個賬戶配合記者的嘗試;J先生則提供了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兩個賬戶。因為工商銀行目前仍在進行內部試用,南寧市民仍未能通過工商銀行體驗到“超級網銀”。
問題一:界面不夠親民
在L小姐的建設銀行網銀頁面,記者選擇了“他行賬戶服務”下的“他行賬戶簽約/解約”,準備與J先生交通銀行的賬號鏈接。選擇了“他人”按鈕之后,卻要求填寫J先生在建行的賬戶信息。也就是說,要想添加家人在其他銀行的賬戶,家人也必須在建行開戶。換成L小姐本人在交通銀行的賬號后,進入“去他行身份驗證”的頁面。驗證后,提示要返回查詢頁面,在查詢頁面,最后只看到一行字“簽約交易結果查詢失敗,詳細咨詢發卡行”。
經過檢查,記者才發現,要想在A銀行查B銀行的賬戶,得先到B銀行網銀上進行授權簽約,然后再進入A銀行填寫具體的B銀行賬戶資料并再次驗證。其實只要經過這兩個步驟,就可以達到目的,但因為沒有流程指引,記者只能在經過多個回合的嘗試后才完成。在這3家銀行的5個賬戶間進行多次簽約嘗試后,記者終于可以在交通銀行的網銀中查詢到建設銀行賬號的余額與明細。遺憾的是,在嘗試中最后終于可以互相通聯的兩個賬戶,目前仍然只有查詢而沒有轉賬功能。
問題二:操作不夠統一
因為銀行對“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各自起名字,所以在不同的銀行間操作時,也很容易暈頭轉向。在中國銀行的網銀中,這個功能叫做“跨行互聯”,建設銀行是“他行賬戶服務”,交通銀行則是分散到各個子目錄,將其他銀行的賬戶當做一個基本賬戶來處理。實際上,交通銀行的“賬戶授權他行查詢”與中國銀行的“指定查詢人協議簽約”是一個意思;在建設銀行,卻又是另一個名稱,叫做“建行賬戶簽約/解約”。
如果僅僅是名稱上的不統一,或許也還容易理解一點。在實際操作中,記者還發現,除了最基本的查詢功能外,各個銀行的網站提供的服務也并不相同。比如,可24小時跨行轉賬實時到賬,是“超級網銀”的“超級優勢”之一。但記者經過多次嘗試發現,在“超級網銀”的試用期內,建行、交行均未在“超級網銀”目錄下開通跨行轉賬功能,只有以中國銀行的網銀作為基礎賬戶時,才有跨行轉賬的選擇。不過,記者并未能成功地在中國銀行網銀上與其他銀行相連,在此項目并未嘗試成功。
此外,登錄一家銀行的網站就可用其他銀行賬上的錢,也是一個備受期待的新功能。建行有“他行賬戶支付簽約”,中國銀行則有“跨行實時匯劃”以及“跨行信用卡還款”等選項。因為沒有設置成功,記者未能嘗試這些功能。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