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被收藏界盛傳已久的神秘大家耿耀華先生如約接受本報專訪。
記者來到耿耀華先生簡陋而韻律高雅的工作室,他坦誠不恭的說,藝術的魅力,使他從軍人到“金牌”導演,隨后,花費畢生的心血,蛻變潛心做收藏,走上“辛酸”的收藏之路,他痛苦并著快樂。
中國上下五千年燦爛文化源遠流長。從陶到瓷,土與火的交融傳承了文明的結晶,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成就,鐫刻著時代的民風、習俗、信仰,仰望歷史發展的璀璨文化,無不對祖先創造的文明感嘆!耿耀華先生如是詮釋身邊每件“國寶”的神圣精神。
耿耀華稱,從癡迷研究歷朝歷代的陶片、瓷片到收藏“國寶”三千余件,二十多年的收藏閱歷,使他感觸頗深。
據了解,目前,從史前到商代原始青瓷,從西周、春秋到民國,他收藏的原生態文物囊括了中國“五大官窯”及元明清瓷器的精品代表,鏈接了一套完整的中國瓷器發展史。尤其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不僅豐富了中國文物樣式與品種,還修改了文物界有關梅瓶和玉壺春瓶“宋代型制說”,把歷史向前推進了約五百年。
耿耀華先生告訴記者,由于他收藏的大量珍貴“國寶”世間少見,凝聚了很多無法復制“國魂”魅力。近期,應臺灣有關方面的邀請,參加民間文物文化展覽,如果經濟條件許可,能得社會的支持,屆時,他將攜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部分瓷器精品,向世人展示中國厚重的魂寶魅力,弘揚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歷史創造力,這是他多年的心愿。
談到未來,耿耀華先生機智詼諧的告訴記者,讀懂書、作好人、看透物是他對收藏的大悟,他時常告誡自己,仰望先祖千年留下文化精髓,他不過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有幸做了時代的管理員,把它們發揚光大,是每位收藏者應具有社會責任和義務,切記,浮躁是收藏的大忌。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記者 楊波)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