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楊建華
緩解“被高平均” 先要提高一線勞動者收入
繼去年獨家發布了那份有點辣的浙江首份財富觀的調查報告后,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再度發布這份富有沖擊力的調研報告,觸碰到了人們關注的收入差距以及背后深層的體制頑疾——社會分化和公平缺失等尖銳問題。主持該調查的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向記者講述背后的初衷。
一問:這么一項大型的社會調查活動,非常及時也很有針對性,當初發起的初衷是什么?
楊建華:收入分配問題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因此我們既不能停留在理論層面,也不能只限于社會現實,應該將二者結合。收入差距既是一種客觀現象,也是一種主觀感受,因此我們既要研究收入差距的現狀,也要研究人們對收入差距的心理感受。收入不平等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既要了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也要探究收入不平等的形成機制。
正是本著這樣的出發點,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于2010年6月份開展了以“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問題實證研究”為主題的大型問卷調查。覆蓋了全省6個市,12個區、縣。
二問:收入差距主要因素是什么?有人說是市場化對收入不平等的“貢獻”越來越大,可能占據主體的位置,這是否準確?
楊建華:浙江市場化程度明顯高于其他省份,而收入差距卻小于其他省份,所以不能把原因歸結為市場化。當前而言,社會體制機制問題如城鄉二元體制、市場化改革不到位、市場化體制機制還不健全、腐敗和壟斷嚴重等,都是導致收入差距過大的重要因素。
三問:當前“被高平均”的現象比較嚴重,如何多管齊下緩解這個現象呢?
楊建華:首先要保障第一線勞動者的收入。不管是農業勞動者還是產業工人,他們的生活壓力如何,他們創造的財富和產生的價值與收入是否成正比值得我們關注。浙江的最低工資標準雖然作了9次調整,但是仍然達不到社會平均工資的40%,而且缺乏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財富蛋糕就這么大,政府、企業兩大塊如果拿多了,勞動者的肯定會少了。另外,一線勞動者還經常遭遇克扣工資、加班拿不到工資、年底欠薪等情況,這些都是要制定制度來保障勞動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