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地市場里在過秤芹菜。(資料圖片)本報記者范繼文攝
一斤黃瓜,中間商從山東壽光菜農手中收購時,價格約為1元。運到北京,市民從小區周邊的市場或超市購買時,價格已至少為每斤3元。
經過數百公里輾轉,山東壽光菜身價倍增。
在這個物價高企的年代,市民普遍感覺“菜貴了”;與之相關的菜農、中間商卻紛紛抱怨,這個行業的利潤薄了,甚至賠本。
人工成本急劇上升、汽柴油價格上漲帶來的運輸價格高昂、各項雜費“不約而同”的上漲,助推壽光菜完成身價倍增。
同樣是這些因素,削減著這個行業的利潤空間。于是,“菜貴”與“菜賤”這對矛盾的感覺,存乎不同人心中。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易靖 于杰
人工金貴
太多的成本在不斷上漲。其中,人工成本上漲顯著。
一周前,張強(化名)對今年的蔬菜市場是很樂觀的。
作為新發地較大的一家蔬菜供應商,他在山東壽光有數百畝蔬菜基地,還有成百上千簽約、未簽約的代銷農戶。張強認為,他既是菜農,也是中間商。
當時,他從山東起運的黃瓜差不多1塊1一斤,到新發地能賣到1塊4左右。此后,在多項干預政策作用下,黃瓜等蔬菜價格開始回落。
即便在一周前,張強感覺與往年相比,利潤仍然薄了。太多的成本在不斷上漲。其中,人工成本上漲顯著。
11月24日,張強發了一車菜到新發地。其中,黃瓜有1.6萬斤。張強說,這么多黃瓜要雇3個男工、6個女工采摘、裝箱。一個男工一天120元,一個女工100元。要緊急裝運時,還可能加價。去年,一個男工一天只要80元,一個女工只要70元。
多數情況下,發往北京的運菜車都會滿載而行。張強介紹,滿載差不多六七萬斤,用人工得有近百人。跟去年相比,一車的人工成本上漲兩三千元。
菜運到新發地后,張強會在當地雇3個裝卸工,每天的費用是500元;另外,他從山東帶去4個人幫忙銷售,每天的費用是400元。這些工人每天都包伙食。算下來,在新發地每天的人工成本差不多是1000元。而在去年,裝卸工100多點兒都能找到一個,整個成本得少約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