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美林中國區行政總裁 劉二飛
劉二飛:那奧巴馬說美國的增長哪來呢?要靠今后三年內五年內要讓它出口翻倍,它往哪兒出,往歐洲出,歐洲的需求還降低呢?往中國出,中國出,我們想買的東西他不賣給我們,所以經濟增長動力在哪兒,中國的經濟,但中國經濟你要記住,中國的經濟占美國經濟的四分之一,美國經濟增長放慢一個百分點,中國要增長4個百分點才能補回來。美國從三降到二,中國要從八漲到十二,可能嗎?
不過在調查中,仍然有不少經濟學家對明年全球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他們認為經濟走勢會持續上揚。
李稻葵:一是新興市場國家仍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那么發達國家雖然出現了主權債務的危機,但是總體上講發達國家現在的經濟的增長的前景是不錯的,它的主要問題是出在了就業,主要問題出在了金融業,但是增長的潛力,增長的動力還是比較強勁的,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國家增長的帶動下,發達國家包括日本包括德國它的恢復是比較健康的。
巴曙松:我傾向于它有一個持續的改善,因為我們看到從美國的金融機構它的盈利能力和這個現金流水平,從美國的企業手里持有的現金它的數量,以及美國的居民的儲蓄率修復帶來消費能力的提高,可以看出在危機里邊受沖擊最大的美國經濟應該說度過了他最艱難的時期。所以這也是我們認為2011年會復蘇,從數字上來看還會比較好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經濟從來就是一個多面體,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從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的分析里,我們還是能發現一些帶有共性的觀點。無論他們關注的重點是放到調結構還是防通脹上,都希望中國經濟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的體質,這和前兩年大家最關注增長速度已經有了明顯變化。這是否意味著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中國經濟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階段,完成了初步復蘇呢?
明年的中國經濟會何去何從?繼續來看我們對百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的問卷調查。前面我們看到,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對明年經濟大勢的關注點,聚焦在了調結構和防通脹上。當然,完成這兩個目標都有一個前提,必須避免整體經濟出現大起大落。那么,現在的中國是否具備了穩固的復蘇基礎,為十二五開一個好頭呢?再一起來看看。
盡管全球經濟目前正逐步走出經濟危機的陰霾,處于復蘇階段,但是仍然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挑戰。作為率先走出2008年經濟危機影響的國家之一,中國經濟在2010年表現強勁。前三季度增長率為10.6%,比09年同期提高了2.5%。但是,從年初到年末,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質疑聲卻從未停止。無論是二次探底、房產泡沫,還是通貨膨脹等詞匯都一再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為此,我們的第四個問題是,您認為中國當前經濟復蘇基礎是否穩固。
有46%左右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當前經濟復蘇基礎是穩固的,但是也有17%左右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經濟復蘇基礎并不穩固。此外37%左右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還不能判斷中國經濟復蘇基礎是否穩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玨林
王玨林:我們既然有這個積累,我們有那么多的好的企業,再加上我們有自己有市場,所以經濟應當保持平穩發展,應當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湯敏:相對2009年來說,我們現在的經濟基礎應該比2009年比2008年好很多,那么總體上來說中國經濟再出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不少企業家對此也充滿了信心。
王文京:我想這個還是從市場的基礎,包括企業的基礎,包括還有就說企業界的信心吧,至少從我接觸到的企業的負責人大家對這種景氣的信心還是保持的,跟08年下半年的情況是不一樣。
不過在我們的采訪中,也有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從制度層面來看,中國當前經濟復蘇的基礎還并不穩固。
張維迎:我覺得我們最嚴重的問題仍然在我們的微觀的制度基礎,我發現好多的企業家其實有很多的擔憂,就我們的這個產權制度啊,一些輿論的環境啊。我仍然認為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推動的力量,包括技術的創新,市場的開拓是企業家,我們只有這個基礎打牢固了,使企業家對未來充滿信心,就每個人的積極性發揮出來了,那我想這個經濟才有一個好的增長的基礎。
另有部分專家認為,短期來看,經濟增長率等統計指標固然可以作為判斷經濟復蘇基礎是否穩固的指標,但是從長遠來看,則需要更多的關注制度層面的建設。
財政部財政研究所所長 賈康
賈康:其實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社會轉軌過程中,我們更多的要看結構優化這方面的進度,和它的實質性的推進的這個,是不是能夠基本令人滿意。還有就是中國的一些重要的改革事項,有沒有實質性的推進,這就不能用簡單的常規的經濟統計指標來表現了。
此外不少受訪者也表示擴大內需將成為今后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