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 鄭國漢
鄭國漢:中國發展的基礎可能就要多關注它,我們自己國內需求。
巴曙松:整個從投資也好,消費也好,在2010年出現了一個動力的轉換,從09年主要依靠政府需求,在積極的政策引導下現在開始主要是市場需求在驅動的,所以這一點就是我們說是中國經濟復蘇的基礎,實際上已經開始實現了一個動力的轉化,變得可持續了。在2011年如果政策再進一步的引導,推動結構調整,培育一些新的增長點的話,這種持續性會更強。
談到中國經濟今年的運行狀況,通貨膨脹無疑是一個熱門詞。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等一系列網絡流行語反應了老百姓對于通脹的切身感受。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CPI同比上漲4.4%,升幅為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預計全年CPI突破3%的年度調控目標可能性較大。那么在企業家和經濟學家看來,中國目前的通貨膨脹情況又是如何呢?
我們的第五個問題是,您如何判斷中國當前的通貨膨脹情況。73%被調查者認為當前中國的通脹情況比較嚴重。有15%左右的被調查者認為通脹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也有 12%左右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當前的通脹情況還不嚴重。
張維迎:通脹目前來看還是比較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那我想就說如果你印了那么多票子,有那么多的貸款,那最后一定會在通脹上表現出來。因為通脹還涉及到一個收入分配,那可能會引起好多老百姓不滿,這個情況下,我覺得應該作為宏觀政策應該是關注的。
中國勃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白云峰
白云峰:我覺得(通貨膨脹)對工業企業可能不是特別嚴峻,感覺不是很突出,但是實際上我覺得通貨膨脹是,感覺是很明顯的,包括我們的人工成本的上漲,企業的其他費用的上漲我覺得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一種規律,而不是說在于生產資料的控制成本上。
盡管經濟學家和企業家普遍認為目前的通脹情況比較嚴重,但是多數受訪者表示通脹仍然是可控的。
湯敏:現在我們的通貨膨脹是比較嚴重,但是在可控的范圍里頭。
鄭國漢:當然中國這種情況還,遠遠不能說很嚴重,因為沒有到了說可能要控得不制,我覺得還是中國政府最少在這方面是有些危機感,它有目標,超過目標就希望不用太,過大的那種,這種調整的方向就可以把它控制下來。
盡管對于通脹程度的判斷有所不同,但是治理通脹已經成為受訪者的普遍共識。
吳敬璉:通脹在我看來有兩個壞處,第一個壞處就是造成資源配置的效率下降,誤配置。第二個害處就是對于勞動,工薪階層打擊損害很大。因為有這兩個害處所以通脹這個東西是一定要防止的。
湯敏:總體上來說在目前整個的這個經濟還不夠穩固,老百姓的收入還不是高的情況下,把物價保持到一個比較平穩的這種水平上,實際上對社會的安定對經濟的增長還是有好處的。
而一些受訪者也對如何治理通脹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鄭國漢:我覺得從通脹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們不能長期有這個負的真實利率,所以就說你這個利率不能長期低于通脹的,我們通脹假如有4%,那利率應該高于4%,才能令人家真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投機。
巴曙松: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歷史經驗也反復證明了,你試圖通過行政管制,扭曲這個價格機制,它可能對經濟結構帶來的傷害是長期的。真正讓它產生效果,你可能還是要增大供應,穩定市場預期,所以還是要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逐步的消化它、引導它,把價格信號價格機制調整對。
半小時觀察:實現目標需要新智慧
上周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明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后,再現出現“松與穩”結合的調控組合。這個政策走向與我們調查的結果不謀而合,明年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這一方面是因為世界經濟冷暖不均,歐美日發達地區仍然經濟低迷,復蘇前景不明,貨幣政策多變,另一方面在于中國經濟需要完成多重目標,尤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包括微觀層面的產業培育和調整,也涉及到制度層面的綜合改革。這就好比做數學題,從小學的算術題,現在做到了大學的多元函數。如果我們依然拿加減乘除來計算,肯定很難解開答案。在十二五開局的時候,中國經濟能否精彩亮相,我們不但需要新政策,也需要新的眼光和智慧。
來源:央視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