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巨變 安寧祥和
亞運籌備的過程,也是廣州大規模城市建設、整治環境的過程。面對亞運大考,廣州的市容環境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績單。走在大街小巷的榕樹下,人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現在的花城變漂亮了!”
一組數據可以凸顯廣州城市環境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5000萬盆鮮花上路,新建1060公里綠道,新增1300萬平方米綠地,新建50多個開放式公園,3萬多幢建筑物的立面整飾和1512個社區環境綜合整治,人居環境綜合整治919項……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人民的幸福指數提高。廣州展現給海內外來賓的,是一幅現代的“清明上河圖”。
今年前9個月,廣州的空氣質量優良率進一步提高至97.07%,比去年同期上升0.73個百分點,優于亞運空氣質量保障設定96%的目標。全城121條河涌水質明顯改善,“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的舊時美景正在逐步重現。
位于廣州南部、番禺片區中東部的亞運城,堪稱亞運史上的一大創舉。這里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運動員村,還包括媒體村、技術官員村、后勤服務區、體育場館區及亞運公園共六大部分。漫步在亞運城內,“嶺南水鄉”的風格顯露無遺。由祠堂、民居、廣場、水池、古樹等建筑構成的“雙亭輝映”、“古祠印象”等10多個主題景點,營造出一派樹影婆娑、炊煙裊裊的景色。
看得見的變化不僅在地上,也包括地下。亞運前夕,廣州軌道交通開通了全長86公里的一些新線路。廣州地鐵形成總共8條線路、總里程達到236公里、覆蓋八成以上亞運會比賽場館的規模。廣州成為繼上海、北京后國內第三座地鐵運營里程突破200公里的城市。
廣州市交通部門還投入1000多輛車,陸續開設76條亞運專線,方便市民出行觀看亞運賽事。這些亞運專線車營運期間使用統一標識,包括23條“Y系列”的日常專線、27條重大賽事專線、12條遠郊接駁專線和14條郊區日常專線。
為了“平安亞運”,廣州進行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安保動員。廣州市政法委專職副書記鐘健平說,目前有專業力量、輔助力量、社會義務力量83.3萬人投入社會面防控,并建成近27萬個視頻監控攝像頭,形成四位一體的社區防控網、路面巡邏防控網、重點部位防控網、視頻監控防控網,從亞運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就全面進入實戰狀態。
從開幕前幾天舉行的幾場足球比賽看,亞運場館運行良好。越秀山體育場和天河體育場等場館分別舉行了多場足球比賽,比賽現場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