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龍:在“角度篇”的開頭,創作者提出了“我們是誰”、“我們在想什么”、“傳統是一種背負,還是一種推動發展的動力”等五個問題,為“角度篇”定下基調,整部片子試圖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
其中,我們的《角度篇》試圖通過當下中國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的、多樣的圖景來討論這些問題。
影片是在呈現一種狀況,說明一些現象,并不想有任何的說教,更能全面反映真實的中國。
京華時報:有傳言說,國家形象片的制作宣傳費用為450億?這個數據真實嗎?
朱幼光:這絕對是不可能的,遠沒有這么高的制作費用,但是具體數額我們不能隨便說。我只想說,這個片子是大家最節省費用的一部片子。拍攝團隊基本都是友情價格奉獻。我想,大家更看重這份至高的榮譽。
京華時報:你期待看了片子之后的外國人對中國留下什么印象?
朱幼光:我想讓他們看到一個“變化的中國”,一個不是什么都吃的中國(笑)。我聽說,中國在全世界有一句俗語比較有名: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跑的除了坦克,都吃。其實,咱們國家只有廣東人說這個話,但對外國人來說印象太深刻了。
現在的外國人,還停留在對中國的認識僅僅是四大發明、京劇、武術,其他的都不了解,也不清楚,通過這個片子,我想讓他們知道中國的環保、中國的教育、中國的現代化、中國的民主進程等等。
京華時報:現在有沒有收到一些反饋?
朱幼光:有。有好的,但也肯定有不好的,我看網絡上就有。但是我更期待外國人的評價,因為我們拍攝的片子是給外國人看的,是為了讓他們重新認識中國,所以我會持續關注新聞報道,尤其是外媒的。本版采寫本報記者文靜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