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攝國家形象片時,制作方負責人和航天英雄交流。制作方供圖
本月17日,《國家形象片上集(人物篇)》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開播。23日,原本一直保密的下集《角度篇》突然在網絡首播,并引發全球關注。與人物篇多為名人不同,《角度篇》基本是以普通百姓的面孔為主題,用800多個畫面,真實而深入地講述了今日的中國。
旁白 1700字寫了一個月
《角度篇》開篇,是一組充滿中國元素的畫面,初升的太陽、高山白云、四合院、故宮、草原、天安門、布達拉宮、長城,最后是地球。純正的美式英語旁白一同響起——“2003年10月,中國人第一次從太空看到自己的國家。”
隨后,畫面在中國的各個角落切換,從人到景,從景到事,從鳥巢到中關村,從上海到西安,一組組充滿氣勢的畫面盡情跨越神州大地。
旁白聲再起:“我們是誰,我們在想什么。”
國家形象片總制片人朱幼光說,這是點題之語,希望看完17分鐘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任何一個外國人都會知道我們是誰,我們中國人在想什么。
看完《角度篇》的人,都對這些精彩的旁白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總創意,這1700字的旁白,全部出自朱幼光之手。“說實話,雖然干了這么多年,對寫文案輕車熟路,但這個文案讓我承受了很多煎熬。”
1700多字的文案,資深廣告人朱幼光竟然寫了一個多月時間,“因為這個文字,必須要在結構上做到起承轉合,很難,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