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堵效果
每天擁堵時間減105分鐘
4月1日后,市交通委委托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了專項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今年4月,五環內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擁堵指數為4.4,處于“輕度擁堵”等級,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9%;三環內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為6.4,處于“中度擁堵”等級,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3%。
據郭繼孚介紹,今年4月,工作日平均擁堵持續時間(包括嚴重擁堵、中度擁堵)共計45分鐘,較去年同期減少1小時45分鐘,較2011年3月份減少20分鐘。
>>名詞解釋·交通指數
交通指數是交通擁堵指數或交通運行指數的簡稱,是綜合反映道路網暢通或擁堵的概念性指數值。其取值范圍為0~10,分為五級。其中0~2,2~4,4~6,6~8,8~10分別對應“暢通”、“基本暢通”、“輕度擁堵”、“中度擁堵”、“嚴重擁堵”五個級別,數值越高表明交通擁堵狀況越嚴重。
車流密集區車流量降12%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介紹,4月下旬,通過對本市一類地區35條路段的小客車流量進行監測分析,流量下降的路段有29條。與3月份相比,4月監測路段小客車流量平均降幅達12%。被列入監測分析的這35條路段,分布于棗林前街周邊、積水潭橋周邊、月壇南街、月壇南橋輔路等車流密集區域。
據市交通委介紹,今年4月,公共交通客運量有所提升,全市工作日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達2144.5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3%。其中,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達到655.4萬人次,較2010年4月同比增長19.4%。
路外地上車場車輛降兩成
4月,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了專項出行調查。在對2400人的調查中,有18%的受訪者選擇地下車庫等低收費區域停車,有29%的受訪者選擇采用其他的交通方式(選擇軌道和地面公交的達63%,選擇出租車的為15%,拼車的為18%),有37%的受訪者選擇小區周邊和不收費的地方停車。
據專業停車單位統計,停車價格調整后,路外地上停車場每車位平均停放車輛數總體下降19%。重點區域監測結果顯示,路內停車場使用情況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早高峰期間每車位平均停放車輛數降低12%,停車位利用率下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