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罡:新聞職業道德出現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受錯誤思想意識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不斷趨于多元多樣,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主流與邊緣的思想觀念相互交織,其中錯誤的、落后的思想意識必然影響到新聞界。二是新聞事業迅速發展,新聞隊伍急驟擴張,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有些人特別是年輕編輯記者對黨的新聞工作傳統不了解,對黨的新聞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不熟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淡薄。三是個別新聞單位辦報辦臺指導思想不夠端正,片面追求發行量、收視率、收聽率,一些電視臺甚至以“收視率論英雄”,把黨的喉舌、輿論陣地的性質和社會責任拋到腦后。四是有的新聞單位管理不嚴,制度不夠完善,或者有章不循,對出現的問題不認真查處。這些主客觀原因,使得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既要有持久戰思想準備,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記者:如何進一步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
高善罡: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需要從內外兩方面著力。一方面要加強新聞職業道德自律,另一方面要加強正面引導、強化社會監督。中國記協作為黨領導的新聞界重要人民團體,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將以“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為主線,不斷豐富活動的內容和載體,在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上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大力倡導“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一個根本著眼點,就是增進新聞工作者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解決好“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這一新聞工作中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新聞工作者把新聞工作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新聞職業道德水準提高將會是水到渠成的。
二是發揮先進的典型示范作用。在黨的新聞事業發展進程中,曾經涌現出范長江、穆青等新聞工作楷模,近年來也出現了甘志遠、陳中華、俞佳友等杰出代表,要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激勵廣大新聞工作者以他們為榜樣。
三是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培訓。近兩年,中國記協通過“記者大講堂”講座、組織新聞工作者赴革命老區體驗生活等多種方式,開展新聞職業道德培訓,取得明顯成效。中國記協將進一步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加大培訓力度,使新聞工作者進一步增強法治觀念,提高新聞職業道德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舉報查處聯動機制。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和中國記協于2003年聯合成立全國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常設在中國記協。中國記協要與這些部門加強協作,根據職能分工,強化對社會舉報的違反新聞道德準則案件的查處工作。
五是建立和完善約談、督察制度。對于被舉報涉嫌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新聞單位或新聞工作者,中國記協有關部門將主動約談新聞單位負責人或新聞工作者本人,進行調查了解,提出告誡或責成其更正道歉。對各地區、各新聞單位開展的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活動,中國記協將同有關部門一起組織專項督察,掌握情況、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有效推動新聞職業道德建設。
六是探索建立新聞職業道德自律的新機制。要在充分論證的前提下,適時成立由新聞宣傳管理部門、新聞單位、新聞院校和新聞研究機構等共同組成的新聞道德委員會,定期對新聞報道、隊伍建設、典型案例等進行評議,治理突出問題,推廣典型經驗,引領行業風氣,推動行業自律,形成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