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中,不少專家和學者都表示,在通脹壓力高企的背景下,要讓老百姓的財富保值、增值,讓民間的資金大膽、有效、安全的流動起來,仍然需要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要在著力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居民消費、理財的后顧之憂;規范投資行為,在抑制非理性投機行為的同時拓寬投資渠道;進一步加強對民間借貸的風險管理和引導,加強對金融理財產品的監督與完善。(新華網,記者羅宇凡 王存福 華曄迪)
被縮水:居民增收難跑贏GDP
從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信息,無論是擴大國內需求還是力保民生,問題的核心都落在收入分配調整上。這個匯聚宏觀經濟若干難題的焦點問題雖然久拖不解,但是中國已經沒有退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際,如何在收入分配改革這個老大難問題上取得突破尤其值得探討。
居民增收或難跑贏GDP
12月9日,被認為是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把“擴大內需”放在突出位置,明確強調要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不振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短板。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面對萎靡的國外消費,被寄予厚望的國內需求也同樣處于萎靡狀態。經濟學者指出,內需萎靡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存在重大扭曲。
反映貧富差距狀況的常用指標為基尼系數,一般認為,基尼系數0.4應為一條預警線,表明財富已過度集中,社會處于一種危險的境況。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認為,由于相當數額的灰色收入沒有被計入在內,再加上目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可能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出入,中國實際的基尼系數可能已經高于0.5。
基于此,中國政府高度關注收入分配失衡問題,并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要實現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更是在各級政府的施政綱領中一再被提及。
但從2011年的情況看,今年居民收入要全面跑贏GDP難言樂觀。從統計數據來看,201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3.7%,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
事實上,在2005至2010年,除極少數年份,居民收入增幅絕大多數情況下低于GDP增幅。
“不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消費就上不來;收入分配問題改善了,消費下降的趨勢才有可能遏止。”王小魯說。
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貧富差距問題跟主要的經濟結構出現偏差有很大關系。目前的核心問題是在城市化這個大的背景下,土地問題和貧富問題這兩個大的問題出了大的偏差。”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