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將興建歷來最昂貴的基建項目—香港國際機場第3條跑道。機場管理局完成機場擴建計劃公眾咨詢,結果發現73%受訪者表態支持斥資1,362億元興建該工程。它可提高香港競爭力,并在未來50年帶來9,120億元經濟效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當局會審慎考慮有關建議,料明年首季有結果后,可實時啟動包括環境評估、詳細設計及融資方案的3者相扣階段工作,一切順利可于10年后啟用。
針對香港國際機場2條跑道或于2020年飽和,機管局今年6月發表《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并在3個月的公眾咨詢期里收到24,242份問卷。機管局委托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就咨詢期內收集所得的意見作整理、分析及匯報。
中心總監白景崇表示,83%受訪者認同機場擴建、逾80%響應者認為擴建機場可提高香港競爭力、促進香港經濟增長及加強香港與全球航空的連系;另有79.9%意見認同機管局必須盡早決定機場的未來擴建方案。
研究發現,73%響應者認同興建機場第3條跑道,另有11%響應者則選擇維持雙跑道系統。經仔細考慮公眾咨詢活動的結果,以及衡量香港在應付未來需求增長后,機管局董事會昨日正式向港府建議,采納3跑道方案作為香港國際機場發展規劃。
現時香港機場的2條跑道,只可提供最高每小時68架次的航班處理量,到2020年,估計每天只可提供約1,200班的航班處理量,但若興建第3條跑道,每小時航班處理量將可增至102架次,航班處理量可逐步增至每天1,800班。
機管局行政總裁許漢忠表示,已向政府提交有關建議,現正等候當局是否“拍板”,若同意會將按照法律規定,就加建跑道展開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以及擬備相關的設計細節,實際興建費用或因應設計而出現偏差。他又表示,民航處及國家民航總局有一個特別的工作小組,目標是在2020年將珠三角的空域航空管制程序優化,不擔心興建多1條跑道后會否令空域更加繁忙,影響航班升降。
機管局企業發展執行總監馮永業表示,明白到公眾十分關注興建第3條跑道對環境的影響,該局已初步評估包括水質、海洋生態及噪音等,并會盡量避免、減少、緩解及補償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他又表示,逾9,000億元的經濟效益估算,是以長期經濟模型計算出來,將會每5年檢討一次。
鄭汝樺昨會見記者時指出,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咨詢報告具高透明度,亦得出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便是市民的支持,“他們(市民)都認同機場對于香港整體的競爭力十分重要。”她表示,為應付香港長遠的航空需求,以及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當局會謹慎考慮機管局的建議,相信可在明年第一季作出決定,并啟動下一階段的工作。她強調,當局會盡力做好環評工作,估計需時18至24個月。
經濟動力林健鋒表示,加建跑道將可令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并帶動多個產業發展,對香港的效益遠高于成本。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和香港工業總會對加建跑道表示歡迎,認為擴建機場有助多個產業的蓬勃發展,創造就業機會。旅發局表示,增建跑道有助機場應付未來全球及區域性旅游發展的需要。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蔡家民擔心,加建跑道會加劇東涌的空氣污染,港府應把東涌列為低排放區,并限制重型車駛入東涌,以免區內空氣進一步惡化。
來源:人民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