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排行NO4
父母非要把興趣搞成特長
父母總是希望為孩子一手操辦所有的事情,上到報各類補習班、興趣班,下到孩子每日的飲食、著裝。但不少孩子表示,父母的一片苦心有時候不但會幫倒忙,還會激化家庭矛盾。“我本來很喜歡彈鋼琴,但是因為其他很多孩子都去考級,我媽媽就跟著了魔一樣動不動帶我去訓練,還說‘過了十級就再也不管我練不練了’。”采訪中,一位被認為是“鋼琴神童”的小男生無比憤恨地告訴記者,他發現媽媽讓他學琴的目的是自我炫耀,根本不在乎他的喜好。“她認為我這個有天賦就拼命去搞特長,令人厭煩。”
力學小學五年級的小奚告訴記者,她最煩老爸在她做數學題的時候嘮叨。“每次我做數學題時,他就喜歡站在我身后邊看題目邊說,‘這題按什么思路解最好,那題的解題方法多繞了彎路。’其實不用他說,我自己也能思考出來啊。”奚同學說,雖然自己也能理解父親是關心自己,但這樣的疼愛方式還是讓她覺得“吃不消”。五年級的李同學說,現在到了高年級,自己也知道要抓緊每分每秒時間,但有時候做完作業剛準備看會課外書調節一下,老媽就開始嘮叨了“還有一年就小升初了,要多把時間放在學習上面啊。”李同學說,這樣的嘮叨既打亂了自己的復習節奏,也無形中增加了自己心理上的壓力。
煩惱排行NO5
老師的“偏愛”讓我很受傷
現在小孩子都非常早慧,在和老師的接觸中也很會“察言觀色”。有的孩子表示,感覺其他的同學似乎能夠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和表揚,其實自己同樣在努力,卻總是被老師“冷落”,是不是因為其他同學的家長和老師接觸更多,所以那個同學就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和關注?
可以說,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落在這些“小人精”的眼中,但懵懂的孩子有時還是對成人世界的“游戲規則”摸不著頭腦,于是面對老師有意無意的不公平時,就生出了許多猜測。
采訪中小夢告訴記者,有一次老師點評作業,對同班一個同學稱贊有加,但同時說其他沒有做好的孩子“笨”。“其實那一次的作業我也用心去做了,只是沒有達到老師理想的要求”,小夢說,希望老師能夠更多考慮他們這些孩子的心情。“后來老師有一次布置作文題讓我們說說心里話,我就把這件事和自己的想法寫了下來,希望能得到老師的理解。”但作文交上去只得到了一個“中”,讓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說出心里話的小夢覺得“有點受傷”。
孩子理想的“六一”到底什么樣?
南京力學小學 四(7)班 曹懷玉
原來我理想中的兒童節是吃巧克力、喝可樂、捉迷藏、玩游戲,當然,還有學習“不加餐”……光做平時想做卻做不了的事。但今年的兒童節,我向往做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解開千千結
我要約我的三個好朋友:璇璇、大力和鄭天逸一起去南師大操場上散步聊天。我想跟三個好朋友說心里憋了幾天的話:好朋友間應該互相信任!前幾天,我同桌徐凱的筆不見了,大家都為他著急。同學都認為:我是他的同桌,又有和他一樣的筆,那就是我拿了他的筆。驚慌加委屈,我更不知道該怎么為自己辯護,心里想:璇璇是我的好朋友,至少她會信任我。哪知連璇璇也沒站在我這邊。雖然后來事情真相大白了,但我心里還是難過了好久。璇璇,我想對你說:我們是不是應該換位思考,互相信任。當然這件事,我自己也有錯,如果開始就說清楚,就不會有后面“背黑鍋”的委屈了。希望通過聊天,我們能互相諒解。
第二件事:動手自己做冰激凌
聊完天,心里舒暢了很多,我希望大家到我家去自己動手做冰激凌。我們都喜歡巧克力,那就合作一個巧克力酸奶口味的冰激凌吧。我想我們的冰激凌色香味俱全,會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第三件事:一起去看最熱門的《功夫熊貓2》
現在《功夫熊貓2》正在放映。吃完冰激凌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吧。我設想我們自己帶著水杯、月票卡,不需要大人陪同,這樣可以鍛煉我們的膽量與自理能力。似乎,我已經看到我們每人一杯冰紅茶、兩桶爆米花,開心地坐在電影院里。時不時傳出一陣清脆的笑聲,覺得幽默;時不時偷偷抹去眼角的淚,被故事情節所感動。我期待著這個愉快又充實的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