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踴躍參加“綠飄帶”行動,主動申報車輛停駛。深圳特區報記者張嘯威 攝
昨天,市委書記王榮與市長許勤聯名發出《城市因你們更美麗——致大運會志愿者的一封信》。信中說,“在這座城市,到處可見志愿者燦爛的微笑……你們辛勤勞動、優質服務、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著深圳每一個人”。
前天上午,“綠飄帶行動”啟動儀式暨“百家企業響應綠色出行號召集體申報”活動在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正式拉開帷幕。參與活動的志愿者都在自己的左手上系上了一條代表綠色出行的綠飄帶,大家齊聲吶喊“綠色出行,給力大運”,表示將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大運,支持綠色出行。
在此之前,超過800個大運會志愿者服務站開始運行。數以萬計的志愿者們開始工作。短短幾天數萬名車主自主選擇在大運期間不開車。大學生志愿者、參加環?;顒拥男∨笥?、藍馬甲公務員、參加義工服務的來深建設者、上班族、家庭主婦……所有深圳人都行動起來了。在這樣的全民總動員背后,是深圳持續進行的社會建設發生的巨大推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王榮說,深圳市正在打造“志愿者之城”。
深圳的社會建設,從特區建立之初在很多方面就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而從2004年準備申辦大運會開始,配合著大運的腳步,更是有了幾個跨越性的發展。
綠飄帶連起社會建設與大運籌辦
改強制限行為自愿停駛的“綠飄帶行動”,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對深圳社會管理的一次創新和嘗試。事實上,深圳一直以來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深圳調研時曾指出:“應該由市場做的事情要交給市場,應該由社會組織做的事情要交給社會,該放的權要堅決放掉?!?/p>
雖有“為大運”的目的,但深圳的地鐵、道路、社區等硬件建設,最終提升的是市民的生活品質。同樣,深圳的社會建設為大運的全民總動員提供良好基礎的同時,也從體制上破解了社會組織發展的難題,明確了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邊界”,構建了新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從軟件上提升了全體市民的幸福感。社會組織、市民擁有了更多參與社會建設的機會,也擔起了更多的責任。
特區建立之初,全國各地都還是由政府機關進行行業管理,深圳就率先組建了首批工業行業協會,由它們進行行業管理。1995年,深圳要求全市性的社會團體“人員自聘、工作自主、經費自籌”,啟動了社團民間化。1999年,深圳制定了《深圳特區行業協會條例》,從立法層面確立了改革思路。
2004年,深圳決定申辦大運會,同年12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批準深圳市代表中國向國際大體聯申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從這一年開始,為了讓深圳的社會管理更加先進,更加國際化,深圳邁出實行“小步快走”的社會組織登記體制改革的第一步,讓各行業協會與原業務主管單位脫鉤。
2006年,深圳正式遞交了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申辦報告》。這一年,深圳成立民間組織管理局,取消雙重管理體制,讓各行業協會徹底民間化。
2007年1月17日,國際大體聯主席基里安在意大利都靈宣布深圳申辦大運會成功。此后的幾年里,深圳的社會建設飛速發展。2008年,深圳出臺《關于進一步發展和規范我市社會組織的意見》,工商經濟類、社會福利類、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由民政部門直接登記管理。2009年,深圳市政府與民政部簽署《合作推進民政事業綜合改革的合作協議》,開始全面探索社會組織由民政部門直接登記的體制。2010年,深圳出臺《社區社會組織登記和備案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降低登記門檻,注冊資金由3萬降低到1000元,會員數量由50個降低到15個。
日前,汪洋在省委全會上說:要推動“萬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該放的權一定要創造條件,逐步下放,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原來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的一些職能轉為由社會組織或其他機構承擔。
在這方面,深圳一直在踐行著。2009年,深圳啟動第八輪行政體制改革,取消、調整和轉移284項職責和審批事宜。第一批核定的從17個局委辦削減出的社會工作事項87項,其中69項進行了轉移委托,社會組織成為承接政府職能的主要載體。為了培育社會組織,深圳完善了政府購買服務機制:2009年5月開始,深圳將購買社工服務納入政府采購中心的招投標系統。2010年,社工服務機構共獲得市、區兩級政府購買服務經費1億元,社工崗位增加到1300多個,服務領域擴大到教育、司法、環保、文化等20大類30多個服務項目;深圳還設立政府購買服務“種子基金”,主要是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培育公益項目,目前已經資助75個公益項目,資助總金額3526.8萬。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辦大運會,深圳“人人都是東道主,個個都是志愿者”,深圳市眾多的社會組織和相關機構,都在倡導綠色、環保出行。目前,深圳大運會志愿者報名人數已遠遠超過原定的127萬,80%的深圳高校大學生主動報名志愿服務,全市25萬注冊義工整體轉換為大運會城市志愿者,100多萬安保、環保等志愿者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王榮說,深圳市正在打造“志愿者之城”。
打造“志愿者之城”,深圳完全有這個條件。截至2010年12月底,深圳登記社會組織4110家,比2000年增長324.6%,2010年登記的99家市級社會組織中,有48家社會組織為直接登記。而深圳早已經名聲在外的義工、社工,更是在籌辦大運的過程中逐漸壯大、飛速發展……
社會組織因為大運而逐漸壯大,壯大起來的社會組織又“反哺”支持大運,這樣的良性循環還在進行中。深圳社會組織的活動幾乎囊括了社會生活的所有層面,波及到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深圳市民因此更加深入地參與了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