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飄帶象征著深圳的志愿者精神
10歲就可申請當義工
“叔叔阿姨,讓我們一起綠色出行吧!”日前,幾名手系綠飄帶的中學生,在青少年宮廣場向來往市民派發大運“綠色出行”宣傳冊;廣場一側,一名小朋友正呼喚自己父母響應“爸爸媽媽,我們一起綠色出行吧”的號召,并在簽名板上寫下稚嫩的字體,為大運祝福。在深圳中學生“綠色星火”環保聯盟在少年宮舉行“大運綠色出行倡議活動”現場,很多同學和小朋友將該展臺圍得水泄不通,一同看看父母的私家車到底會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
這些小朋友并不是參與到大運籌辦的第一批小志愿者。之前,有一名叫鄒果然的小朋友就曾引起過媒體的關注。鄒果然是北師大南山附小的學生,只有11歲,他在世界之窗U站體驗志愿服務,在U站志愿者的帶領下,做起志愿服務還真是有模有樣。不過,紅馬甲穿在他身上實在有點大,但鄒果然說,這并不會影響他的“服務質量”。
鄒果然能參加志愿服務,是因為去年,深圳市義工聯修改《深圳市義工聯合會章程》,將義工入會最低年齡由14周歲調整為10周歲,以讓更多的少年兒童能參與義務工作。今年暑假,深圳開展“小手拉大手,齊做大運志愿者”活動,按照“校站拉手、立足社區、動員家庭”的原則,動員全市65萬少先隊員投身城市U站服務。少先隊員與家長在城市U站為市民和廣大海內外賓客提供咨詢服務、社區服務等?;顒娱_展以來,已有400多所小學與全市城市U站結對,并通過孩子帶動父母,全家參與大運、服務大運。數據顯示,深圳80%以上的少先隊員投身到活動中來,帶動了90萬家長參與。
小學生的加入豐富了大運志愿者的年齡構成,而留學生們的加入則讓志愿者的文化背景更加多樣。在深圳大學,出現了一些來自國外的志愿者,他們有來自德國的金發碧眼美女,有來自非洲的魁梧男生,有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美國人。一位來自喀麥隆的留學生,昵稱“大樹”。他來了中國三年,一直在學習中文,已經可以比較自如地用中文交流。他說留學生們留在深圳服務大運的原因就是:“我們愛深圳!”
市民熱情報名義務服務大運
平日里相當忙碌的上班族很多也加入了志愿者的隊伍,7月1日,深圳818個U站正式開通服務大運。在很多U站,一些市民正在填寫報名表。有志愿者告訴記者,報名后服務時間為每天早8點至晚8點,每天3班,可以按自己的空余時段來安排服務時間。經過外語、法律、應急處理及大運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就可以正式上崗。
U站之外,義工們在很多群眾需要的地方行動,7月15日,地鐵會展中心站,由于電梯停用,乘客攜帶大件行李上下樓梯十分不便,義工們一直在幫助過往乘客提放行李,他們身上的紅馬甲格外顯眼。市義工聯理事長高正榮告訴記者,地鐵志愿者屬于大運會城市志愿者的一部分,除須參加大運會志愿者通用知識培訓外,還必須接受地鐵公司的地鐵專業培訓。在招募地鐵志愿者的第一天,就有一百余人電話報名,“很熱情,很積極”。
此前,深圳已持續推進“行動——讓深圳更美好”大運爭做義工服務計劃,組織全市義工深入開展環境凈化、文明勸導、墻體美化、提升市民素質等活動。而賽會本身志愿者招募工作自2010年1月9日啟動以來,各界人士報名非常踴躍,據統計,來自海內外通過各種報名渠道的所有報名人數為85303人,遠遠超過賽會志愿者需要的2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