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建“兩型”交通體系,長株潭進入半小時生活圈
關 鍵 詞 建設“兩型”綜合交通體系。
創新之舉 把城市群基礎設施一體對接、共建共享共管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打造以軌道交通為主軸、以水能充分利用為重點、以公路和其他交通方式為支撐的“兩型”綜合交通體系。
“兩型”經驗今年3月25日,芙蓉大道(長潭段)、紅易大道通車。芙蓉大道、紅易大道在長株潭三市三角形內環處構成“人”字形骨干快車道,大大縮短了三市時空距離,從長沙到湘潭僅30分鐘,到株洲僅20分鐘。長株高速拉通,從長沙黃花機場到株洲僅25分鐘,株洲人自豪地說,修一條高速,等于修了一個機場。
而此前,武廣高鐵已于2009年底建成通車,從長沙到株洲只要10多分鐘。環長株潭(3+5)城市群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城際鐵路6月份開工建設長株潭線,長沙-益陽-常德線、長沙-瀏陽線明年也將開工,到2020年,將建立30分鐘、60分鐘、90分鐘的軌道交通通勤圈。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改擴建即將竣工,成為我國中部地區的區域性樞紐機場。湘江為重點的“四水”航道綜合治理、“五港一樞紐”建設,湘江通航能力由1000噸級提升到2000噸級。
5
建設中部最具魅力的綠色城市群
關 鍵 詞 呵護綠心,建設綠色經濟長廊,實施湘江水污染整治,打造“東方萊茵河”,建設具有國際品質的現代化生態型城市群。
創新之舉 對“生態綠心”實施規劃立法保護,編制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打造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城市群“綠心”;依托湘江風光帶,規劃建設集生態、文化、防洪、觀光于一體的綠色經濟長廊。
“兩型”經驗各市突出湘江風光帶建設,規劃建設集生態、文化、防洪、觀光于一體的綠色經濟長廊,目前長株潭三市沿江61公里防洪堤和72公里沿江景觀道路建設順利推進。 “以前每次回來都是一臉的灰和土!”很多年前,長沙市民張明甫就開始了晨跑鍛煉。現在就不同了,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清風拂面的湘江風光帶,他越跑越起勁,“既鍛煉了身體,心情也舒暢多了。”每天早晚,在這兒和他一樣晨跑的市民非常多,展現了一幅怡然自樂的人居美景。
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同樣值得期待,規劃對522平方公里生態區域實行保護利用,其中120平方公里原生態實行禁止開發,打造國內外獨一無二的城市群“綠心”。
實施湘江全流域水污染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湘江流域重點斷面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2.5個百分點,重金屬削減率達5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
人居環境極大改善。長沙大力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和背街小巷提質改造工程,榮獲聯合國“人居環境良好范例獎”。株洲開展城市“四創四化”,由曾經的全國十大重污染城市蝶變為以現代工業文明為特征的生態宜居城市。湘潭開展“三整四化”,建設“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的生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