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騙局往往與金錢騙局捆綁出現
有媒體評論稱,最可悲的事情,不是有新人上當受騙,而是那些舊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甚至可以數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正如有人評價前納斯達克主席麥道夫一樣:“假如,人們把注意力過多放入案情,而忽略對其產生的原因和環境進行病理解剖,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人們真算是白白經歷了。”
然而,談及真正受騙的原因,很容易被“無知”、“貪小便宜”等幾個詞簡單概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楊叔子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騙局往往與金錢騙局互綁出現,一切高科技騙局離開了金錢的土壤,頂多是實驗室里自吹自擂的“異想天開”,很難發展成為社會騙局。
在2005年和2006年連續兩年的十大科技騙局中,包括“‘漢芯一號’中國造”在內的20個騙局,有7項科技騙局都涉及金錢的交易,其中有諸如念力醫學包治百病、學習魔法石提高智商等直接的產品交易,也有哈佛戴高樂增高神話等類似投資、經銷權的買賣。
這從另一個層面道出了破解高科技騙局最簡單也是最根本的方法——看看需不需要民眾個人掏腰包。楊叔子說,如果需要,不管是什么理由,都需要謹慎處之。
以2008年開始風靡全國的“世界通”軟件為例。據這項軟件的研發者稱,用戶通過此軟件“每天花1小時看廣告,月收入2700元;花兩小時看廣告,月收入1.8萬元。”當然,這種天上掉餡餅的“生錢之道”并非伸手就來。想要擁有這一軟件的消費者,需首先購買有效期5年、每張價值999元的會員卡至少5張,成為“世界通”的底層經銷代理商,然后發展下一級代理商。另外,如果消費者協助“世界通”招來代理商后,將晉升為高一級代理,并獎勵價值30萬元的轎車一輛,獲取旗下所有市場2%的分紅……
這一高科技軟件產品的“傳銷”屬性已經顯現。第二年7月,這家軟件公司的老板便因涉嫌非法傳銷被刑拘,一場波及全國10多個省(區、市)涉案金額上億元的大騙局狼狽謝幕。
值得思考的是,對非法傳銷危害性早已耳濡目染的人們,怎么還會參與其中?楊叔子告訴記者,高科技騙局存在的一大原因還在于法律的盲區和監管的缺位。騙子公司宣稱運作的載體是“3G時代手機無線流媒體”——這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是無可質疑的高科技。可是,在“高科技”出世后乃至出世前,卻沒有相應的監管部門對其進行查處。等一些民眾的血汗錢被卷走后這些部門才站出來,為時晚矣。
李大光認同這一說法,他表示,近些年,高科技騙局之所以生生不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少公司企業在鼓勵科技創新政策乃至私募等金融領域上鉆法律的空子,相關部門在事后監管之余,更需要在立法上進行相應補充和調整。(邱晨輝李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