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費通信費大幅降低
中國電信工程負責人說,廈金海底光纜的設計容量達到9.6T(相當于960萬兆),是目前兩岸通信能力的100倍,使兩岸信息通過“高速通道”連通成為現實,而運營成本也降低了30%到40%左右。
此前,兩岸之間的通信網絡是通過香港等第三地匯接,由于線路長,運營及維護成本高,兩岸間電信資費普遍高于正常水平。
由于廈金海纜是一條不經過第三地,直接連接兩岸的海底光纜,兩岸的電話、網絡實現直通,不僅距離大大縮短,速度和品質也將明顯提高,漫游費、通信費將大幅降低。
在廈門生活多年的臺商高銘樹說:“過去臺灣家人最擔心的就是兩岸間信息溝通渠道不暢。廈金海纜建成后,大大提高了兩岸間資訊往來的速度和效率,將為兩岸同胞交流帶來更多便利?!?/p>
相關
信道出入口局昨日在廈成立
隨著廈金海底電纜的建成,中國電信廈門通信信道出入口局昨日同時揭牌成立。
據介紹,早在2010年2月,國家工信部就作出批復,同意中國電信在廈門建設設置通信信道出入口,開通到臺灣的直達電路。
廈金海纜工程項目的啟動和建成,使廈門具備了通信出入口的硬件條件,中國電信為此在廈門設立了信道出入口局。
據介紹,該出入口局是目前國內唯一專門負責臺灣方向通信信號出入的網絡節點。
背景
福州淡水海纜預計年內啟用
將成為兩岸通信主要路由
福州—臺灣淡水傳輸系統工程(TSE-1海纜項目)于去年動建,預計2012年投入使用。
根據中國聯通與臺灣“中華電信”、臺哥大、遠傳和纜網公司共同簽署的該項目建設維護協議,兩岸業界將投入3000萬美元,建設總長約260公里,其中海中段約210公里,陸地段約50公里。
據悉,廈門—金門海纜與福州—淡水海纜,均是國家工信部批準建議的兩岸通信電纜。福州—淡水海纜建成后,將成為連接兩岸距離最短的海纜,被稱為是橫貫兩岸的“電信絲路”。項目登陸點設在福州長樂和臺灣淡水,福州登陸站由中國聯通承建,光纜建成后將向大陸所有通信運營商開放。福州—淡水海纜建成后,將成為兩岸間通信的主用路由,廈門經金門轉達臺灣的海纜系統則作為備用路由。
揭秘
閩臺百余年前曾有海底電纜
19世紀80年代,在臺灣巡撫劉銘傳的主持下,曾花費重金敷設了長達433里的福州至臺灣的電報水線閩臺海纜,于1887年竣工。這條電纜使用福州船政電報學堂畢業生為技術人員,于1887年鋪設成功,是中國自主建設的第一條海底電纜,對開發臺灣發揮了重要作用。可惜的是,此電纜毀于第二次世界大戰。
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考慮臺灣與內陸之間通訊不方便,于是鋪設通聯臺灣全島以及大陸的水路電線,主要作為發送電報用途。一條為福州川石島至臺灣滬尾(淡水)之間的177海里水線,主要是提供臺灣府向清廷通報臺灣的天災、治安、財經,并提供商務通訊使用,另外一條為臺南安平通往澎湖的53海里水線。
據考證,滬尾川石水線的大陸登陸點在福建閩江口川石島,但臺灣的登陸點雖知在臺北淡水,具體地點已經不可考。依據地理圖籍推測,可能位于第二海巡隊的現址,也可能位于現在的淡水郵局、電信局附近。
綜合中新等
海峽兩岸第一條直通光纜的建成,在兩岸之間架起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將對改善兩岸通信路由、提高通信質量和安全、促進兩岸通信技術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曉初
廈金電纜還有一個特殊性,就是穿過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我們非常關注這個區域的施工,盡量做到縮短工期。我們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
(東南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