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首條直通海底光纜建成
從廈門直通金門,兩岸間的通信不必再繞第三地,資費有望大降,網速將大大提升
商報訊(記者 陳光豪 謝曉婉 見習記者 真真)昨日上午,“海峽兩岸第一條直通光纜建成慶典”在廈門舉行,在隔海相望的金門也同步舉行“金廈海纜完工典禮”。記者了解到,隨著廈金海纜的建成,兩岸之間架起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通信能力將是目前的百倍,廈門也將成為兩岸通信中轉站。
為了突出兩岸直接通信這一主題,兩地慶典現場還進行了大約4分鐘的兩岸視訊連線,雙方的通訊集團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相互問候,并共同按動水晶球對接光纜。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于偉國出席;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尚冰,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志南,市長劉可清,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曉初致辭。
福廈成兩岸“中轉站”
廈金海纜由二條24芯海底光纜構成,分別從廈門觀音山至金門慈湖、廈門大嶝島至金門古寧頭,進而連通至臺灣本島,設計容量達到960萬兆,是目前兩岸通信能力的100倍,可以滿足未來兩岸之間大量的寬帶通信業務的需求。目前,除廈金海纜外,從福州長樂到臺灣淡水的另一條兩岸直通海纜也正在建設中。
屆時,福廈將成為兩岸通信中轉站。臺灣打到大陸的電話,將通過海底光纜進入廈門和福州的電信網絡,再由廈門和福州的電信平臺轉入大陸其他省市;相應的,大陸其他省市打往臺灣的電話,均匯集到廈門、福州,再通過光纜,經過金門或從臺北淡水轉入臺灣本島。
兩岸電信合作空間大
在昨日的儀式上,中國電信廈門通信信道出入口局同時揭牌成立。于偉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信道出入口管理局的設立,意味著這個海底光纜在廈門是一個重要的信息樞紐。圍繞著這個樞紐站,廈門和臺灣在電信業,特別是電信服務業方面,蘊藏著巨大的合作空間。中國電信等通信運營商將進一步在廈拓展兩岸電信業、信息服務業及相關產業項目,形成兩岸信息業的專門產業園區,為廈門的通信事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作出貢獻。
海纜1個月內投用
廈金海纜已建成,什么時候可通過這兩條海纜打電話?資費便宜多少?這是兩岸民眾非常關心的問題。
據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廈金海纜將在1個月內投用,屆時企業專線資費可降低30%-40%,至于兩岸民眾的電話資費問題有待與臺灣方面電信運營商洽商核定。廈門電信網絡部經理潘允愛也表示,除了通話資費將大大降低,通信的質量和安全也將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