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網上交友盛行,隨著智能手機普及,不少年輕人均會安裝社交網絡程序(App)。不過,青少年網上交友受騙的事件卻屢見不鮮,受害人不但蒙受錢財損失,甚至身心受創。
早前就有多達40名女性疑被人騙取裸露照片。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佩帆25日在記者會上坦言,要在網上交友平臺制造虛擬身份十分容易,不少人存心騙財騙色。“四大手法”包括騙財、性侵犯、偷竊財物及勒索,完全是“糖衣陷阱”,要求警方加強情報搜集工作,又提醒青少年切勿將敏感資料隨便交予陌生人。
葛佩帆2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網上騙案近年有上升趨勢,2012年6月至11月期間有5宗懷疑網上交友受騙的案件,較去年同期的2宗為多,問題不容忽視。而騙局大致可歸類為騙財、性侵犯、偷竊財物及勒索“四大手法”。“網上交友騙案性質嚴重,騙徒威迫利誘盜取錢財,甚至危及事主人身安全”,但警方目前在分類案件性質時,只有“與網上游戲有關”、“非法進入計算機系統”、“網上商業騙案”及“其它”,亦未有公布網上交友騙案的數字,反映當局對問題未夠重視,未能提醒公眾提高警愓。
認證松懈陷阱處處
青聯科技協會主席楊全盛在會上表示,目前網上交友平臺繁多,如“WeChat微訊”、“Momo陌陌”、“iAround遇見—陌生人約會交友”、“JiaYuan尋緣”、“Jjdd簡簡單單—約會交友”等,有些甚至搖一搖手機就可實時搜尋附近的陌生人,更可提供不同搜索條件,如性別及年齡去篩選對象,但交友平臺的認證松懈,而App更可連結至手機的通訊簿及相簿,并讀取其中的數據,陷阱處處。
家長不識潮玩難防
大埔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何主平則表示,不少家長對新潮的手機App認識不多,對該些交友方式更是聞所未聞,坦言十分無助。沙田一間中學的校長陳漢齡稱,騙徒冒認醫生等專業身份,利用學生對該些人士的信任,處心積慮欺騙,令學生更易墮入陷阱。
為解決網上交友衍生的種種問題,避免不幸事件重演,葛佩帆建議警方加強情報搜集工作,留意最新的犯案手法,以及加強網上巡查,嚴厲打擊不法之徒,又提醒青少年切勿將敏感數據,隨便交予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