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如廁難題,應規劃建設更多公共廁所
與此同時,解決市民如廁難,除了需要城市管理者拿出更多誠意外,還要拿出更多智慧。
郭巍青提出,機關廁所開放不能一陣風,而應常態化,通過機制加以保障。“機關廁所開放一陣后,可能會帶來保潔人員勞動量上升和所謂治安隱患增大等問題,如何保持開放的持久動力,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對此,廣州市城管委表示,為進一步鼓勵引導和規范管理沿街單位內設廁所對外開放,今年上半年已將各區沿街單位開放內設廁所的落實情況納入城市綜合管理提升考評范疇,明確規定:沿街單位開放的內設廁所,要在大門口固定懸掛“內設廁所對外開放”等明顯標識牌及導向指引,并在辦公或營業時間內對社會免費開放。每增設一家內設廁所對外開放加5分。“到年底考評時,各區將再開放幾十座內設廁所。樂觀估計,經過幾年的努力,會有更多的沿街單位內設廁所對社會開放。”
有專家表示,受到管理方面因素的影響,政府機關單位開放廁所的范圍、力度都是有限的,并非解決城市如廁難問題的根本出路。長遠之計應該是將公共廁所的布局、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通盤考慮中,科學規劃建設更多的公共廁所。“指望政府機關內部廁所滿足全部市民的需求,是不現實的。”記者賀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