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藍籌再買次新股
在反彈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初始階段,小葛是這樣認為的:一輪反彈行情要展開,主力一定是基金、社保、券商自營等機構投資者,否則市場永遠只能是小打小鬧。在這一階段,基金重倉的藍籌股跌幅夠深,本身存在估值修復的需求,所謂跌得越多反彈也越兇猛。其次,藍籌股跌得足夠便宜,如果買入這些品種,實際上安全邊際是很高的,投資者不妨重倉,即使繼續下跌,跌幅至少低于中小盤股票和創業板股票。而在藍籌股漲幅整體上超過20%之后,就目前的A股來看,雖然經濟已經企穩筑底,但也缺乏明顯復蘇的信號,何況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一定是一個較為痛苦和長期的過程,加上短期股市已經積累了不少獲利盤,套利盤也有趁機離場的沖動,股指的調整在所難免。
不過,小葛也認為,從調整的幅度來說,因為目前的A股漲幅也不算很大,何況投資人的預期在變好,政策層面的改革動作頻頻,潛在的制度紅利仍然值得期待。更為關鍵的是,在反彈的第一個階段,很多場外資金都錯過了,都等待著趁調整的時候逢低進貨,這樣決定了股指的調整幅度有限。再說了,股市繼續大跌,給管理層的壓力也大,各方都不滿意。
既然反彈的第一階段是藍籌股,根據以往經驗,小葛認為股性最活躍的,一是券商股,二是地產股。這種“兩手抓”的策略,讓小葛收獲不小。在大盤調整時,小葛認為,要么空倉休息,要么最多以2成的倉位博取題材概念股的反彈機會。因為從過往經驗來看,每當反彈中繼時,藍籌股暫時熄火,中小盤股票會活躍起來,但到底哪些品種會反彈,小葛認為,一是跌得深的中小盤股票,跌得越深,反彈起來力度最強。在反彈中繼時,游資會抓住這些股票進行炒作;其次是次新股。次新股流通盤普遍較小,而且套牢盤和獲利盤兌現的壓力相對小很多,尤其是以前強勢的次新股,一旦跌得夠多,在反彈時力度也越強。
小葛說,最近三周,A股市場的走勢基本上在他的預設范圍內運行,比如昨天次新股就表現活躍,小葛的一只蘋果產業鏈概念股大漲,他臉上并無驚喜的表情,畢竟要在股市上生存下去,冷靜和理性是第一要務。
小葛還把交易記錄展示給證券時報記者看,他說,此舉無絲毫炫耀之意,在市場先生面前,他永遠都沒有炫耀的資格,他只是想再一次告誡自己,無論操作策略成功還是失敗,獨立性的思考和判斷至關重要,認真吸取過往經驗,養成自己良好的邏輯思維,也許是投資走向成功的最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