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以來的一年里,開展專題調研55項,組織常委、委員參加的視察、考察團13個,立案并交辦提案4738件。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以來的一年里,開展專題調研53項,組織常委、委員視察、考察團13個,立案并交辦提案1800多件。全年編報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見和建議1435條,提出相關提案1900多件。
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十二五”規劃制定深入討論,提交相關提案和大會發言650多件。
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以來,共提交提案6076件,其中全會期間提案5762件,閉會期間提案314件,經審查立案5603件。截至2月20日,提案已辦復5583件,占立案總數99.64%。
兩會在即,全國政協委員李燦通過當地報紙公布了自己的電子郵箱,“歡迎廣大市民表達心聲,我將匯總群眾呼聲高的問題形成提案,向大會提交。”對于本屆全國政協委員來說,今年兩會將是他們最后一次參加大會。4年來,他們以自己的努力,推動并見證著人民政協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網”羅提案、網曬提案、寫博客、“織”微博……新媒體的迅速崛起,讓委員們平添了施展平臺,履職能力也明顯增強了。就在這個月初,陜西省政協為駐陜全國政協委員開通了官方微博,要“通過微博等新形式搭建立體化參政議政平臺”。
如何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是推動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議題。新媒體強大的互動功能,讓這個本來宏大的問題,似乎變得容易起來。去年兩會上,有記者發現許多全國政協委員隨身攜帶的資料袋里都有一本“E提案選編”,這是人民網“E政廣場”欄目征集的30個網友“提案”。借助新媒體先進的技術手段,政協委員匯聚民智、收集民意的渠道顯然更加暢通了。
技術發展還帶來另一個便捷,如今只需憑一個密鑰上網,委員們就可以直接將提案提交大會。
這幾天,全國政協委員王樹明正把自己關在家中奮筆疾書,把自己的調研成果寫成提案。當了4年政協委員,王樹明最為欣喜的是,2008年、2009年,他連續兩年提交提案,終于促成了公安部一項新規出臺,五類殘疾人可以駕駛小型汽車上路了。王樹明對提案辦理過程印象尤深:“公安部指派專人與我多次聯系,交流看法,通過網絡信件、電話聯系10余次?!?/p>
提案辦理,重在落實。2011年2月,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十二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提案工作條例》。為增強提案辦理實效,新條例專門增加了提案督辦的章節,規定了督辦工作的程序、重點督辦提案的確定方式和辦理要求。
2010年,政協委員收到的提案首頁多了一個必填選項:是否“同意公開”。當年大會期間,全國政協通過網絡公開了150件提案原文。不僅如此,近幾年,每年年底,全國政協都會選擇部分提案,同時公開提案原文和承辦單位的辦理意見。這無疑對于委員本人和承辦單位都是一種督促——提的好不好、辦的好不好一目了然。
作為實行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載體,全國政協近年來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推動政治協商制度化、規范化方面不斷探索。2010年,為編制“十二五”規劃獻計獻策的過程,便是一次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推動科學決策的成功實踐,也是廣泛動員、凝聚強大合力的有益探索。
專題調研、視察考察、大會發言、委員提案……為建言到實處,全國政協幾乎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和形式,在規劃編制的重要階段和關鍵環節,集中議政建言,為重大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參考??梢钥隙?,這樣制定出來的規劃,體現了廣泛的民意期待和訴求。
2011年8月26日,全國政協禮堂內氣氛熱烈,一場題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專題協商會正在舉行。22名全國政協常委、委員和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政協專門委員會的代表輪流發言,在座的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真聽取。
選取重要議題,集中一兩天與國家部門展開互動式交流,近幾年來,一年一次專題協商會已經成為慣例,也成為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職能的重要形式。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樂觀其成。他說,在推動人民政協成為協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的時候,不僅要進一步研究如何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作用,而且要進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各界別代表的作用。
張正貴代表
轉型發展勤思考
本報記者 張 文
“只有緊緊抓住結構調整的思路,企業才能有活力,經濟才能有發展。”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正貴代表告訴記者,“調結構、促發展”聽著簡單,但是只有真正地參與其中,才會領略到這句話的重要性。
2010年底,張正貴來到位于成都近郊的“成都—阿壩工業園”做履職調研。這處工業園區是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中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在這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全都排除在外,過去半封閉的電石加工換上了全套的封閉式新工藝,實現了清潔生產;過去粗放的磷肥加工升級改造,開始生產電子級磷化工新材料,利潤也翻了好幾十倍??吹竭@一切,張正貴深深地感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性。在2011年的人代會上,他提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建議》等建議,主張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并呼吁在政策上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更多的傾斜。
近年來,一些大企業在轉型發展上已邁出較大步伐,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摒棄落后產能,拓展優勢產業?!皯摮浞职l揮大企業在發展方式轉型、結構調整升級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帶來經濟的持續發展?!睆堈F說。
通過調研,張正貴發現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國有企業?!氨M管‘十一五’期間國有企業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技成果,在實體經濟中走在前列,但與國際同類大型企業相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比例還比較低,一些領域的技術瓶頸亟待突破?!苯衲耆舜鷷?,張正貴帶著實踐中的思考,再次來到了北京。
陳燕萍代表
能動司法常惦念
本報記者 白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