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漏洞百出的公司竟然能輕易騙取客戶的巨額資金,監管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深圳市南山區股權投資基金PE/VC集聚園服務中心副主任謝炳武向記者表示,園區對于入駐企業并沒有監管權,提供的服務只是出租場地
一年前,當深圳投資者廖萬斌購買完上百萬元的私募基金產品時,自以為找到了一條回報豐厚的投資之道。但沒有想到的是,他遇到了一起“深圳版”龐氏騙局,等待他的是血本無歸的結局。
近日,深圳一起罕見的私募基金詐騙案被警方破獲,全國2000多名投資者高達3.6億元的資金集體被騙的經歷也隨之曝光。除了巨額資金外,與以往普通的私募詐騙案不同的是,這家私募基金坐落于打造深圳私募中心的私募產業集聚園區,合法注冊并經過層層審批,因而輕易取得了不少投資者的信任。而這起巨大騙局的背后,則暴露出監管與法律的缺失。
投資者百萬錢款打水漂
這起詐騙案中,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金額都比較高,最少六七十萬元,有的甚至高達五六百萬。其中甚至還有一些老年人
去年年初,廖萬斌經人介紹,了解到一種受益遠高于銀行理財的投資產品——“私募基金”,隨后他與妻子、朋友等共同湊錢,購買了朋友介紹的一家名為“深圳金博億股權投資資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博億”)的投資基金,總額高達112萬元。
根據廖萬斌與金博億簽訂的協議書內容顯示,金博億的這款產品封閉期為6個月,封閉期內每月按照投資金額的6%作為回報,封閉期滿后金博億將返還全部本金。
在購買后的6個月內,廖萬斌的確在每個月都按時收到金博億打入賬戶的6%收益,這也讓廖萬斌感覺自己總算找到了除炒股、買基金之外的另一種更好的投資渠道。但好景不長,在封閉期結束后,廖萬斌發現金博億并沒有將他原來的上百萬本金歸還。當他向金博億追討時,金博億工作人員也以各種借口來一拖再拖,隨后該公司更是人去樓空。
廖萬斌只是眾多受害者中的一員。記者從深圳警方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眾多受害者進行報案,金額也都有數百萬之巨。而且投資者并非僅在深圳,涉及全國15個省市,涉案金額高達3.6億元,部分受害者選擇了起訴。去年下半年深圳南山法院接到了眾多委托理財合同糾紛的訴訟。對于這起重大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南山警方成立了專案組,在本月最終破獲。
據介紹,這起詐騙案中,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金額都比較高,最少六七十萬元,有的甚至高達五六百萬。其中甚至還有一些老年人,將自己的養老金全都取出拿來投資,結果全部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