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之手博弈無形之手 政府調控市場的邊界何在
政府與市場的平衡,是經濟學界探討的一個經常性話題。正在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與會嘉賓也將目光投向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中國,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政府調控市場,邊界和底線究竟在哪里?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與會的不少專家和政府官員認為,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手段,政府“有形之手”有助于糾正的市場的自發性、滯后性和盲目性,為經濟前行把握方向。同樣,“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府效率在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民生項目投資等拉動經濟增長、制定制度規則上無疑具有天然的優勢。
“政府完全不管經濟顯然是不行的,”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每一次金融危機或是經濟泡沫破滅之后,都會引發人們的思考,市場是有很多局限與邊界的,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顯然應該扮演相應的角色。
春華資本董事長、著名經濟學家胡祖六認為,實踐證明,政府過度干預經濟,客觀上只會加大經濟周期上下波動的幅度。盡管宏觀調控是政府很重要的功能,但其實現仍應該通過間接的市場化方式來進行。
在中國,政府主導下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產能過剩、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等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合理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癥結。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程度和干預方式到了該反思和調整的時候。
“政府不應該隨意的去干預市場。”經濟學家張維迎認為,“坐在辦公室里的政府官員,怎么可能比企業家更加知道哪個產業該發展,哪個產業不該發展?未來的產業本來就具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該如何選擇、如何發展,需要哪些真正的由企業家素質的人來判斷。”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局 發動經濟發展新引擎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首次集中求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論壇首日即發布《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中國現狀及亞洲實踐》報告,引起了與會金融界人士的關注。
據統計,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微企業大量涌現,已經超過4000萬家,其中包括3700多萬家工商個體戶,吸納了2億多人口就業。它們規模雖小,但數量龐大,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時他們也最容易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
四成小微企業有借款 創新抵押認知使用率雙低
博鰲論壇4月6日上午發布《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中國現狀及亞洲實踐》,表示2012年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小微企業整體營收增長困難,較上年同期相比近六成企業利潤持平或下滑,約四成小微企業目前有借款。
報告稱,調查顯示,目前66.7%的小微企業主在尋找外部資金來源時首選銀行,向銀行貸款已經成為小微企業爭取外部融資的首選渠道,但與此同時銀行服務仍存在較大改進空間,45.8%的小微企業主均認為目前貸款到位時間長,其他包括無法提供足夠抵押或擔保物、不能提供合適財務報表、貸款成本較高都是小微企業在向銀行融資時所遇的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