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重生
2005年4月,沒有動力的航母“瓦良格”號經過漫長曲折的旅程,被拖進大連造船廠船塢,它將被改造續建成為中國首艘航母。續建過程是在海裝沈陽局的監督協調下進行的。起初,負責監造航母動力設備的軍代表黃東煜卻憂心忡忡。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船能動,但是當看到整個瓦良格一片狼藉,我對于能否在緊迫的時間節點內使它的心臟回復運轉并不是很樂觀,”他說。
在無原始參數資料、無經驗的情況下,大連造船廠和相關科研院所以及海軍軍代表室開始了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水面艦艇續建工程建設。續建這個幾乎只剩下一張空殼的“大船”相當于十倍于驅護艦的工程量。在800多天的時間里,有幾十萬件設備上艦安裝,每天幾千人上艦施工,最終比國外同類航母縮短近一半的現場施工周期。
楊雷是航母監造工程的一線總指揮——海裝駐大連某軍事代表室的總代表。他認為,續建航母最困難的部分是“做每一個技術上的拍板”。
“我們都是第一次接觸航母,比如需要置換什么設備,續建什么設備,包括總設計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說就是權威。我們大家都在摸索中,以求集中大家的智慧尋求突破。”
例如,防火一直是航母建造的難題,一些大國航母的建造過程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火災。遼寧艦在施工及試驗高峰時期同時在艦人員近5000人,500余個動火部位,可謂隱患就在身邊,危險就在眼前。
軍代表室創造性安排每個動火點至少一名看火工,每人攜帶噴水壺。安全的精細化管理,使得航母整個建造歷程無火災,創造了世界航母建設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