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家 新的起點
如果說大連造船廠在硬件上打造了航母這把“國之重器”,那么2013年2月27日遼寧艦首次入駐位于青島的首座航母軍港,就是航母未來走向它的舞臺——遠海——的新起點。
這座連山通海的軍港像母親一樣給予遼寧艦細心周到的保障,但像所有新手母親一樣,該軍港的建設保障工作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創新積累的過程。
負責航母軍港建設的海后某工區副主任張宏武在1985年從河海大學畢業后,參與過多種類型的港口碼頭建設,其中最寬的碼頭寬約40米,而航母碼頭卻要長許多倍,技術難題也隨之而來。
“誰也沒見過航母軍港是什么樣子的我們還通過摸索攻克了超大沉箱的預制、海上運輸、水下安裝等40多個世界性技術難題,取得了多項技術專利,”海后某工區政委黃毅如是說。
此外,據海軍某綜合保障基地參謀長王運明介紹,與普通水面艦艇的保障有極大的不同,遼寧艦噸位大、人員多,每天消耗大量的油、水、電、氣等能源物資。同時,航母上將搭載多型戰機,其使用的航空煤油、滑油、機油就多達數十種;航母靠泊時,僅水的保障就多達六至七種。
“航母的出現對艦艇保障來講,不簡單是由小到大的事情,由少到多的過程。但是具體實踐證明,航母保障不單單是量的變化,而是質的變化,”他說。
這個基地的保衛科長劉光明回憶起剛開始架設航母到碼頭舷梯時,以為會很簡單,“就是搭上去唄”,完全沒有想到航母的舷梯并不是一般艦艇舷梯的加長加大版。
保障基地裝備修理科科長康旭東就親自參與了很多設備的創新優化,其中包括在15天內參與研制了帶纜車,解決了如何從高高的航母上向碼頭帶纜的問題。
“雖然我們解決的都是一些小問題,但是在看到航母在用帶纜車時,我很激動,畢竟它凝結著我們的智慧。這種感覺也是我們之前在原有的輕車熟路的崗位上所無法得到的,鼓勵著我們在航母保障這條路上走的更遠,”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