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但是現實生活中是什么呢?是新生兒的父母,不管是自己還是托人,是不遠千里萬里從境外、從國外肩扛手背地給提回來,那到底哪個是更貼近于真實情況?
劉美菊:我是覺得首先就是說這種現象就反映了消費者現在對國產產品的不信任。國產的這個乳業的這個形象,現在應該說是跌入到了低谷,因為從2008年出現那個事情以后,這么多的孩子受到了傷害,我是覺得可能給消費者心理造成了創傷是很重的。那么你出了這個問題以后,你要再重新樹立你的正面的形象,我是覺得這個過程是需要一段時間過程的。
解說4:發生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起因是三鹿嬰幼兒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導致各地為數甚多的孩子因飲用三鹿奶粉而遭遇不同程度的腎損傷,這一事件不僅是中國父母的傷痛,也是中國乳品行業發展的分水嶺。三聚氰胺事件同時成為中外乳制品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轉折點。近年來,中國國產乳業一方面艱難求存,一方面卻負面新聞頻繁不斷。而此次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在發布這份國產奶粉質量優于進口奶粉報告的同時,還宣稱,目前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采取的是2010年4月1日正式執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作為我國嬰幼乳粉的第四代標準,這一標準在技術上是先進的,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之一。
記者:剛才您說,恢復信心要一個漫長的時間,我們看從2008年奶粉業出事一直到現在五年的時間,是不是我們能夠鍛造出一個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
劉美菊:因為現在一提到標準,大家馬上可能就會想到原料奶的標準,你的蛋白質是2.8,世界上人家都一般是要在2.9以上,可能大家一想最低標準是指的這個,而且很多消費者會說,你不好的原料,你怎么能生產出好的產品?
解說5:原料奶也就是生鮮乳,是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主要原料之一。2011年4月,中國牛奶新國標正式頒布,按照新國標,原料奶中蛋白質含量由原標準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低于發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準;而每毫升原料奶中的菌落總數標準卻由原來的50萬上升到了200萬,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準高出20倍。
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從奶源、生產環節到市場準入給予更嚴格的規范。
但中國牛奶新國標被輿論普遍認為是一種倒退。
記者:那為什么在后期這么嚴格,而在奶源這個問題上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質量問題上,卻比以前,專家說是要有所倒退呢?
劉美菊:我覺得作為中國乳業的這些加工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它的無奈之處就在這兒。
記者:為什么?
劉美菊:因為現在我是覺得長期以來,我們的養殖水平它可能就是,還達不到你企業發展的這個需求,
記者:換句話說國家這個標準對于現代化的大企業來說是不適用的,他們一定要高于國標,那國標的出臺是給誰定的?
李美菊:國標應該說是一個門檻,只是一個,他可能會讓很多人都來,能夠進入,但是企業有產品標準在這兒規定著你,那你必須要用高標準的原料,你去生產,所以就是說你即便是2.8,如果我企業那個產品,我是要求我的是2.9,那2.8的原料我就不要,其實這從某種程度上呢也督促了那些養殖戶他要不斷地提高他的養殖技術和水平,提高他的原料奶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