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街頭宣傳冊、大型推廣活動,還是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虛假醫藥廣告鋪天蓋地,以機構、專家、患者名義輪番現身說法,花樣百出,其療效被吹得神乎其神,實際效果卻與廣告宣傳相去甚遠。那么,虛假醫藥廣告為何到處傳播?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為何一再被忽悠?一些劣質保健品為何也披上藥品外衣,打起了攻心戰?
一問互聯網為何成了虛假廣告的新渠道?
虛假醫藥廣告無縫不鉆,并隨著互聯網快速蔓延,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為虛假廣告大開方便之門,電商平臺互動優勢增加了廣告“可信度”
趙辛琦今年19歲,就讀于北京海淀區某高校,剛剛1.70米的個頭,是他最大的生活煩惱。前不久,他在學校附近等公交車時買了份報紙看。報紙右下角的一個“豆腐塊”廣告吸引了小趙的注意:25歲前吃增高藥,3—6個月可長高5—10厘米。
小趙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決定試一試。報紙上的廣告語說得天花亂墜,但畢竟報紙上該廣告所占的宣傳版面很小,這讓他心里起了疑:真的能長高嗎?他決定去網上看看相關資料。
首先是官網。“在搜索引擎中輸入該增高藥,馬上能找到該產品官網。”小趙說,官網乍看之下挺正規,除了產品獲得國際認證等宣傳外,還有不少真人實例。“官網上有不少對比照片,比如有人服藥后從1.60米長到1.70米。”看了之后,他有些心動了。
小趙又去淘寶網找店家咨詢。“淘寶店鋪里對這種增高藥的介紹還比較客觀,沒有官網那么夸張,店家還用彩色字提示增高藥并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效果因人而異。”小趙認真看了買家們的評論,在該網店購買了該品牌增高膠囊和泡腳中藥。
按照說明使用了一個療程后,小趙的身高沒有任何變化,400多元就這樣打了水漂。“看到報紙上的廣告后,并不是太相信,后來去找官網,在淘寶上與賣家交流、看買家評論后才購買的。”小趙自認為做了很多功課,沒想到還是掉進了商家的圈套。
和小趙有類似經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國家工商總局對主要商業網站廣告監測發現,我國網絡廣告違法問題十分嚴重,一些網站發布的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的違法率高達90%以上。
互聯網實驗室發布的關于搜索推廣中違法醫療廣告相關報告顯示,目前搜索引擎廣告市場存在四大問題:禁售虛假藥品信息通過搜索引擎死灰復燃;搜索競價排名為虛假藥品廣告打開方便之門;搜索競價排名為山寨機構提供推廣途徑;搜索引擎成為違規醫療廣告推廣的重要渠道。不少虛假、違法醫療信息借助互聯網迅速傳播開來。
點評:互聯網時代到來,在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廣告之外,虛假醫藥廣告已經開始借助互聯網特別是搜索引擎等新興渠道進行傳播。除此之外,一些不法商家還將產品搬上了監管相對寬松的電子商務平臺,并利用電商平臺買家評論、買賣家雙向溝通互動的優勢,從單純商家到消費者的傳播發散成商家、代理賣家、買家的多向傳播,增強了廣告的“可信度”,誘導消費者購買其宣傳的醫藥產品。治理虛假醫藥廣告要有針對互聯網時代造假的新手段,不能讓互聯網成了虛假醫藥廣告傳播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