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保健品為何成了虛假廣告的重災區?
部分保健品打著純天然的旗號,“包治百病”的宣傳攻勢很容易讓人心動;從“送健康”到“送孝順”,一些劣質保健品利用傳統的人情往來大行其道
楊燕在福州一家證券公司工作,談起購買保健品的經歷,她坦言已經有10多年歷史。“讀高中時學習壓力很大,父母怕我用腦過度,看到電視上廣告的健腦保健品,就給我買了幾盒。”楊燕服用過后沒有太大效果,便擱置一邊。
由于平時工作繁忙,楊燕常常要熬夜加班,再加上缺乏運動,她發覺25歲以后身體機能開始下降。“你處于亞健康嗎?”廣告中對白領一族長年累月坐辦公室導致身體損傷的案例,讓楊燕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焦慮不已。
在電視、網絡等媒體廣告宣傳的影響下,楊燕試著購買了兩瓶多功能維生素。“因為產品介紹里說主要成分是維生素,我覺得應該也不會有什么副作用。”目前她已經吃完了其中一瓶,效果如何她也不得而知。“就當花錢買個心理安慰吧!”
最近,她還特地為母親買了寧神安眠的保健枕、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時有點小毛病,逢年過節我總會給他們買一些補氣補血、增強抵抗力、補充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保健品,雖然不知道這些保健品能起到什么功效,但總感覺是盡了孝心。”
楊燕說,她一般會選擇報紙、電視和網絡上播出頻率較高的保健品來購買。“廣告打得響的產品應該更可靠一些吧,畢竟傳播面更廣,如果有問題早該被禁播了。”
和楊燕一樣,還有不少消費者也被保健品廣告帶進了誤區。觀察大部分違法保健品廣告可以發現,這些廣告多隨意夸大用效,還假借名醫坐診、掛名高科技產品等多種渠道搶占市場,對注重個人養生的人來說,誘惑更大。部分保健品還包裝成“包治百病”的萬能藥品來欺瞞消費者,故意混淆保健品和藥品的界限。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近年來,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增長迅速。2012年,各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并移送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處的違法保健品廣告達49128條次,是2010年的2.99倍。今年1—3月期間,各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并移送同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處的違法保健食品廣告達4834條次。
點評:跟一般藥品和醫療器械相比,保健品廣告更具有迷惑性。這些保健品大多對身體“無功無過”,主打純天然安全牌,夸大其使用功效,抓住部分消費者錯誤的求醫心理,通過狂轟濫炸的廣告大肆宣傳其產品的神奇療效,并利用消費者“送健康”、“送孝順”的人情往來大行其道。然而,吃了用了沒效果,吃出用出問題找不著說法,也困擾著無數在廣告轟炸下購買過保健品的消費者。保健品廣告市場整治迫在眉睫,虛假廣告隱蔽性高,清理難度也更大,需要相關部門重拳狠抓方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