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逢對手,對抗膠著!海上指揮員決定抓住擺脫跟蹤的最佳機會,做一個風險極大的戰術動作……
又是一次生死抉擇,海上臨時黨委統一思想,定下決心:“置之死地而后生!”又是一次化險為夷,軍委首長專門發來電報提出表揚。
“國之重器交到你手上,你就要有信得過的本事!”基地老政委曲衛平到國防科技大學高級指揮班進修,一次登臺發言,第一句話就是:“我來自一支和平時期在特殊戰場與強手多次過招的部隊!”
臺下“嘩”地一下全抬起了頭。
第二句話:“軍人生來為戰勝!核潛艇擔負的是國家戰略使命,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等打了敗仗,就算把我槍斃了也沒法贖罪!”
臺下沉寂半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軍人最高的榮譽,就是戰勝敵人。”基地官兵永生難忘:
那一年,外軍大型艦艇長驅直入,逼近我領海耀武揚威。中國海軍核潛艇,又一次悄然下潛,列陣海疆!
外軍艦艇聞風而動,立即向遠海后撤。
那一刻,中國核潛艇兵開懷大笑,痛快淋漓!
面對生死考驗,面對艱苦環境,他們自豪地說——
“使命這桿秤,就要舍得把命擱上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下行舟更是如此:深一米、遠一程,不是一個量的疊加,而是質的變化,漩渦、水團、躍變層……極其復雜的水文環境處處暗藏殺機,像是一輛汽車在高山峻嶺之上奔馳,毫厘之差都是致命的后果。
僅僅從潛艇問世的1851年到1975年的124年間,各國潛艇共發生事故297起,沉沒146艘。
潛艇是世界公認的高危行業,核潛艇更是險中之險。
基地官兵至今記得:核潛艇第一次遠航,氣象突變,狂風惡浪里,數千噸的鋼鐵艇身兩次被巨大的涌浪抬出水面;升降舵在紛亂的暗流里失靈,潛艇在水下160米處,突然急速下潛……
這是舍命的事業,需要鐵打的軍人。
一年寒冬,核潛艇準備遠航。
正在艇上檢查的副機電長姜雪松,突然感覺潛艇似乎右傾了一點點,查看儀表后果然發現,艇體平均吃水增加了0.1米。
別看這不顯眼的0.1米,水下就可能招致傾覆之災。
老姜帶著幾名技術骨干一個點一個點細細排查,發現主水柜不斷有氣泡往上冒,破損點在水線以下。
怎么辦?這么冷的天,水下補漏太危險。
望著黑暗寒冷的水柜,老姜猶豫了片刻,穿起潛水具“撲通”一聲跳了下去。
刺骨的海水讓老姜一陣抽筋似的哆嗦,為了確定漏點,他只能徒手在冰冷的管路上一點一點地探摸,終于發現了約十公分的裂縫。
然而,當他墊上膠皮準備用管箍扎緊時卻感到,自己的雙手已經凍得僵硬,不聽使喚。
來不及多想,老姜一口吐出了呼吸器,硬是用牙代替手完成作業……
“使命這桿秤,就要舍得把命擱上去!”憑著這么一股子精神,基地官兵連續40余年守護核安全,從未發生過核事故。
水里來、火里去,突如其來的生死考驗,有時連鋼鐵也能融化——
“配電板起火,一條火舌噴出,三四個銅板馬上就化了……”
“200多攝氏度的高壓蒸汽泄下來,案板上的肉,表層變白,熟了,里面的芯還是冰的。不銹鋼的扶手,一抓一層皮揭下去……”
講起一次次險情,在核潛艇上干了20多年的基地副總工程師李勝弟一臉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