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13年只剩下兩個月的時間, 但仍迫切需要國家做出更多的努力來促使地方政府擺脫對經濟投資性增長的依賴,特別是在那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的GDP( 國內生產總值 )同比增長7.7% ,完成全年GDP增長7.5%目標已成定局。在全國的一些發達省市,譬如廣東,北京和上海,近來削減增長目標,拓展發展空間,助推經濟轉型,但部分地方政府似乎仍然迷戀于GDP的增長。
由于產能過剩造成的損失不斷加大,中國的環境和經濟亟待轉型。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鋼鐵的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5%和73.1%。盡管政府已對產能過剩不斷加劇的風險發出警告,稱這將會導致收入下降,但在欠發達地區,產能過剩的困局仍在加劇。為有效化解以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為代表的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中央在10月份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
為了實現可持續增長,國家致力于人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地域廣闊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面臨著在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產業升級三者間取得平衡的困難。
近些年來,沿海發達地區的一些產業向欠發達的內陸地區轉移,降低這些行業的產能無疑意味著就業機會的流失。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中央政府應拿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充分補償欠發達地區所作出的犧牲。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周一提出的推行綠色信貸化解產能過剩的建議是極具價值的。加大低門檻信貸的投放,有助于欠發達地區推行綠色信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