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基建處
尊敬的校長:
我想反映一個問題。東區研樓旁的浴室,地下漏水的裝置用的是長條形的,總是擔心校園卡滑落。能否把它改成圓形洞洞狀的,以免校園卡掉進去?
回復:
王聰同學:
你好!現浴室漏水裝置底下還有水槽,就算校園卡不慎滑落,也很容易取出,還請同學放心。如果把浴室地下長方形的漏水裝置改成圓形洞狀,很容易發生堵塞。如果有校園卡滑落水槽情況,可及時向浴室服務人員請求幫助。后勤基建處
尊敬的校長:
今日早晨,我在睡夢中被一陣陣隔壁3#0853系國際學院寢室門外的巨響驚醒,于是我出門說了句“敲門聲音小點,沒有鑰匙去下面借”,而他們的回復,帶有各種威脅和人格侮辱的詞語,望您能幫我討回公道!
回復:
石雯同學:
你好! 根據你反映的情況,我院對此事件進行了詳細調查,并對3#0853宿舍的相關同學進行了批評教育。該同學向我院深刻反省,并提交了書面檢查,對因為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不便表達了誠摯的歉意。謝謝你提出的意見,希望今后對我院工作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國際學院
記者觀察
多數高校“校長信箱”模式陳舊難以互動
“校長信箱”并不是新鮮事物,2000年左右,各個高校就陸續開始嘗試設立“校長信箱”,目的是搭建與學生溝通的平臺。當時的“校長信箱”模式比較簡單,點擊留言或者發送郵件,然后坐等回復。此后幾年,各種學校論壇興起,這種所有人可見的交流模式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師生的歡迎,也逐漸成為學校與學生交流的新平臺。之后雖然慢慢退熱,但不少學校當年設立的“校長信箱”并未撤銷,也多年沒有改版,依然延續了傳統的寫信模式,即點擊“校長信箱”留言或發郵件,留言跟回復均不公開,目前來看,這種陳舊的“校長信箱”利用率似乎并不高。
打開北京大學網站的首頁,正下方就有“書記信箱”和“校長信箱”。不過,“校長信箱”遠不如“未名BBS”火熱。在“未名BBS”的“三角地”等版面,學生經常會發一些“吐槽帖”,剛剛有學生反映農園食堂伙食越來越差,飯菜越來越難吃,立刻就有農園食堂的負責人回復說已經進行了改善,還增加了新的品種,邀請同學來試吃,隨后就有學生拍下了食堂新增的炒米粉,發到論壇上供大家一起討論提意見。
臨近畢業季,不少準畢業生都奔赴在求職的路上,11月2日,一名學生在“未名BBS”中發帖說中電28所邀請他們去南京面試,但承諾的解決食宿沒有兌現。3日,北大就業中心的陳永利老師就在帖子下留言說可以提供聯系方式幫同學們維護權益。
不止是論壇讓“校長信箱”受到冷落,學校里各式各樣的維權組織也逐漸在取代“校長信箱”的地位。占據在人民大學讀大三的陳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她沒聽說過有哪個同學給“校長信箱”寫過信,倒是宿舍樓下維權社團的留言板經常被同學寫滿,維權社團整理好學生的意見后會及時反映給相關部門。至于主頁上“校長郵箱”點擊后彈出來的“outlook郵箱”窗口,對于多數同學來說都十分陌生,更別說為了用“outlook郵箱”發信還要進行各種互聯網設置。“我都不知道這是什么郵箱,太不方便了吧。”人民大學的肖同學說。
文/本報記者 董鑫 李澤偉 桂田田
線索提供/朱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