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在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攝
完善服務體系打造“文化民生升級版”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
十八大以來,在簡政放權“做減法”的同時,各地各部門注意在文化民生領域“做加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加快供給,提高服務效能,努力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讓“盲村”耳聰目明。以直播衛星覆蓋為主的方式,解決20戶以下已通電自然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問題。2013年3月,國家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7億元,其中,3.6億元用于村村通建設。
保障“免費開放”不差錢。建立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合理分擔的公共文化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機制,實現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全部免費開放,基本項目健全并免費提供。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在這個領域,政府發揮的作用在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