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扶貧揚帆起航助農致富,放飛農民小康夢想
鞏固扶貧成果助農插上致富翅膀
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甘肅扶貧開發從貧困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從最長遠處謀劃,從最拿手處發力,使貧困村、戶的面貌發生了很多改變。道路修通了,農戶通電了,看病有人管了,就業門路寬了……就是這樣一樁樁看似平常的小事,溫暖著群眾的心。
地處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沿山貧困區的花寨鄉,依托地理優勢,引進新優品種,2013年全鄉種植旱地谷子5000多畝,畝均收入達2000元,旱地谷子成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支柱產業。和花寨鄉一樣,張掖市納入甘肅省國家片區外“插花型”貧困片帶區域的各鄉鎮,依托自身優勢,通過產業扶貧、科技扶貧,大力發展致富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工作穩步推進,成效明顯。
“黨和政府的幫助就像陽光一樣,照進了農民的心里,暖暖的,感謝黨和政府能給我這么大的幫助,讓我住上了樣板房,還有了致富增收的產業,我的心里真是說不出的感謝”!楊文勝向記者如是說,說起這番話的時候,他激動的留下了眼淚。現年47歲的楊文勝,是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六壩鄉七壩村二社的一名普通農民,由于家庭經濟來源單一,勞動力少,人口多,全家主要的收入只能維持生活及孩子上學費用,而且其父親常年臥病在床,為了看病已欠下4萬多元的債務,生活非常困難。然而,面對這樣的不幸,楊文勝并沒有氣餒,依舊干勁十足,堅強的生活著......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號角的吹響,為困難群眾帶來了陽光、送來了關懷,送來了改善生活、科學致富的良計。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楊文勝是金昌市人大主任方銀天的聯系戶。方銀天同志多次到楊文勝家中,與他親切交談并細致了解楊文勝家中境況,了解他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想法。先后6次到他家中,通過與他交流談心,耐心地講解中央、省、市、縣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發放惠農政策宣傳冊,進一步理清了發展思路。在得知楊文勝家中困難后,方銀天同志為他送來了生活慰問金,制作了民情聯系卡,并為她制定了脫貧致富的計劃。
去年9月,在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楊文勝的樣板房動工了,他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原來,在方主任和六壩鄉黨委、政府的幫扶下,他住新房的愿望實現了,方主任為他送來5噸水泥,鄉上為他送來危房改造資金,有效解決了他的住房問題。
在解決了他的住房問題后,方主任和鄉上又開始為他謀劃致富措施。借助全鄉發展設施種植業的現狀,方主任積極為其協調婦女創業貸款8萬元,幫扶水泥5噸,為他解決了后顧之憂;鄉上為他投入了節水灌溉新技術和滴灌設施,提高了種植效益。截止目前,他建起了長80米的日光溫室4座,并全部架設地灌設施。日光溫室為其帶來的收入年均達8萬多元,日光溫室種植成為楊文勝增收的主要途徑。在取得了經濟效益的同時,楊文勝增強了致富信心,為其他農戶樹立了榜樣。
農村社會的安定團結,種植業不斷發展壯大,也直接促使村民的生活日益富裕起來。優秀共產黨員、致富能手紛紛涌現。當你步入七壩村時,會發現村里處處充滿生機,群眾人人洋溢笑容,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呈現在眼前:綠樹成蔭,水泥路鋪到家門口,農業生產生機盎然,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經濟發展蓬勃向上,社會生活井然有序,楊文勝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通過自己在科學種植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斷的進取,成為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新置的房院寬敞明亮,棚內的蔬菜長勢良好。看著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楊文勝笑在臉上,美在心里。過幾年孩子學業有成、事業穩定,一家人和和睦睦,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他最幸福的時刻。他感謝“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讓生活在貧困線上的他們,找到了問詢答疑的知心人,碰上了獻計獻策的好心人,遇到了脫貧致富的引路人。我們相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在廣大聯村單位和領導干部的幫助指導下,將有更多的人能夠擺脫貧困,實現致富增收的“中國夢”。(記者 薛朝華 周國喜)
實習生:鐘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