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路三種形式各有優缺點 關鍵看適合哪種
專家說法——
在快速路實際建設時,其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地下、地面和高架橋。楊東援向記者介紹道,三種快速道路形式的優缺點是明顯的——首先,地下快速道路可以避免一定的景觀和環境影響,但是如果存在大量出入口需要與地面道路相聯系的話,其多點進、多點出的特征造成交通組織復雜,特別是在地下道路視野受到局限情況下這個問題更加突出。所以,地下快速道路一般使用在以穿越功能為主、出入口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另外,地下快速道路往往與軌道交通建設產生空間上的沖突,需要妥善處理兩者的關系。地面快速道路工程造價最低,其典型的是北京的二環路和三環路,但是這種工程一般會造成穿越快速道路困難,使得快速道路兩側的交通聯系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于道路網絡稀疏的城市,在外圍地區使用也不失為一種選擇。而高架道路的優點是保證地面道路不受太大的影響,但是帶來的缺點是有一定的噪聲、景觀等問題。
上海市政院副總工程師、教授工程師張勝介紹說,快速路主要有高架橋、地面道路、地下隧道三種形式,相比較高架橋交通轉換功能強,空間資源利用率高,建設速度較快,投資適中,對景觀有一定影響。地面道路形式投資較小,建設速度快,交通轉換功能不強,對城市分割嚴重,土地利用率差。地下隧道形式投資額大,建設周期長,交通轉換效率低,對景觀影響小,建成后照明、通風、排水等設施的運行成本高。比較起來,高架橋形式的快速路具有綜合技術優勢,上海在修建高架系統時,一樣有爭論,但是我們在爭論中通過充分論證后,還是選擇了建設高架快速路系統,并且按適度超前理念,近期還新規劃了92公里高架快速路。
城市案例——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高架橋形式的快速路具有綜合技術優勢,目前上海、廣州、武漢等特大城市廣泛使用高架形式,其中上海和廣州已形成網絡系統。西部城區如昆明、烏魯木齊等也有不少高架橋。而放眼亞洲,人口密度大的東京、新加坡、香港等城市多采用高架橋作為快速路系統。雖然高架橋的建設一直頗有爭議,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各地的高架橋在城市交通中還是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發揮著重要的功能。而成都二環路快速路是在建成區的核心區進行升級改造,受歷史現狀限制,改造空間資源限制在既有道路空間內,為充分利用空間資源,保證較強的交通轉換功能,因此采用高架橋快速路形式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也是科學合理的。
成都做法——
在以二環路“雙快”工程為主的“兩快兩射”建設實施之前,市建委、市規劃局、市交管局等有關職能部門還組織相關負責人前往各個已經實施快速路或者快速公交的城市進行學習、考察、取經,以學習其中的先進經驗,避免成都的二環高架在修建中走彎路。
“兩快兩射”方案出臺后,市建委組織全國各地的技術專家對二環路“雙快”總體方案和初步設計進行了詳細論證和研究,提出系統的專家意見。根據市民和專家對“雙快”工程總體方案的意見和建議,市建委牽頭對二環路總體方案進行了優化。2012年4月,二環路“雙快”工程主體進場施工。
走在如今的二環路,抬頭望去,只見雄渾的大橋穿越城市上空,大氣、磅礴;立交橋環島相交,橋匝相繞,顯示出一個個大型交通轉換節點的氣勢。成都二環路高架橋主線全長28.3公里,全線設置上下橋出入口47個。二環路高架橋通過抬高凈空、采用分離式斷面等手段,減少了高架道路所造成的空間壓抑感等負面影響;對于原有立交等橋梁進行改造,包括采用橋梁頂升等手段,使得原有建筑結構得到有效利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環高架橋上開全國先河地將快速路與快速公交合二為一,這讓高架橋不僅可以為社會車輛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選擇,而且可以為市民提供大容量、準點、快速的公共交通服務。
二環快速公交與地鐵1、2號線
提前形成“田”字形快速公交系統
兩城案例——
上海、廣州兩個城市以高架橋為主要形式的快速路建成之后效果如何?上海1994年建成第一條高架快速路——內環路,隨后南北高架、延安高架、中環路、外環路等多條高架快速路建成。據2011年統計數據,在交通高峰期,以上快速路以5%的道路資源承擔了35%的交通流量,發揮了較大的交通緩堵作用。
廣州1998年建成第一條高架快速路——內環路,隨后又建成多條放射性快速路。據2011年統計數據,廣州高架快速路交通量已占市域交通量38.5%,對整個城市交通緩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成都情況——
根據預測,成都“兩快兩射”路網系統建成后,將構建我市中心城區快速路網基本骨架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環線,形成二環路連通成渝、紅星、成雅、成溫、北星等出入城快速路體系,中心城區機動車通行能力、公共交通服務能力都將得到較大提高。二環高架快速公交線路,每天的乘客輸送量達25萬人次,并與地鐵1、2號線提前形成了“田”字形的快速公交網絡,將部分緩解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狀況。
但是,需要看到的一點是,基于特大城市人口和機動車總量不斷快速增長的基本現狀,“兩快兩射”工程建成雖然對二環路上的緩堵效果比較明顯,但我市交通擁堵狀況不斷加劇的基本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兩快兩射”工程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壓力。解決我市交通擁堵需要多管齊下,大力發展公交、地鐵,盡快完善城市快速路網,優化城市道路結構,多方面長期的努力緩解不斷增加的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