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困難幫扶中心救助3156人
吳宗選經常教育職工:只有苦干實干方能出實績,只有人人都是職工貼心人,才能提高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力。他更是這樣身體力行,說到做到的。
2002年,吳宗選響應上級號召,在全省第一批成立了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幾年下來,幫扶基礎卻很薄弱。吳宗選硬是迎難而上,2008年高標準的在全省第一批建起了三星級幫扶中心,開辟辦事大廳,設立困難救助、法律援助、職業培訓、職業介紹、“三關工程”等窗口,開通“12351”維權熱線。專人辦公,建立和完善幫扶制度、幫扶辦法,建成了集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會法律援助中心、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工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四位一體”的辦事大廳。
十年來,幫扶中心開展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法律援助、助學救助3156人,發放救助金192萬元。印發《農民工維權手冊》、《致農民工朋友的慰問信》等3萬份。
敖溪酒廠下崗職工趙欽江,患多種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其妻患腦血栓全身癱瘓,失語不能交流。得知這一情況,吳宗選與班子商議,決定從2001年起把趙欽江定為特困職工長期幫扶救助,其孩子列入“金秋助學”對象,完成從初中至大學學業。
2002年,吳宗選帶著幫扶中心人員尋找勞模,深入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表彰勞模所在的單位、廠礦、企業及居住地調查走訪。
7月的一天,他們頂著驕陽似火的烈日,在龍溪鎮芝州村沙壩一帶走村串寨、不辭辛勞找到73歲高齡的勞模趙大海。
趙大海第一次接過生活補貼和慰問金時,熱淚盈眶地說:我受表彰都40多年了,做夢都沒有想到黨和政府還記到我。
采訪結束,筆者百思不解這樣一位普通的基層工會干部,默默無聞地做出蜚聲省內外的顯著業績。翻閱采訪記錄才從縣委書記的那句話找到答案:吳宗選是位“三敢”式的好干部。
是的,吳宗選的“秉性”就是敢想敢說敢干,骨子里滲透著創新的干事風格,工作軌跡烙印奉獻的創業激情。(李俊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