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客人就是專程前來訪貧問苦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他看來,“常去貧困地區走一走,常到貧困戶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難群眾聊一聊”,正是共產黨人宗旨的體現。
45年前,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陜北高原做知青,在延川縣梁家河大隊一干就是7年。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他什么活兒都干,什么苦都吃,和老鄉們甘苦與共。
從陜北農村到河北正定,從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習近平始終扎根基層,心懷對人民的質樸感情。他深切了解什么是中國的農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什么是中國的基本國情。
“心懷百姓,一以貫之。”正定縣塔元莊村村主任趙桂林30年前就同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相識,“始終能走到老百姓中間,始終跟老百姓打成一片,這是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
一年多來,從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到“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肅定西,從湘西特困農村到沂蒙革命老區,總書記的身影一次次出現在貧困地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大家一起來努力,讓鄉親們都能快點脫貧致富”。
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也深入基層調研,聽民意、察民情……
2013年8月中旬,李克強來到甘肅岷縣漳縣地震災區看望受災群眾。他說,大家既要安心,也要有信心,一只拳頭的力量有限,我們一起努力,千只手萬只手握起來就一定能戰勝困難。
4月中旬,張德江在山東深入基層調研。他強調,要堅持把辦好廣大人民群眾的事作為最大責任,解決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3月下旬,俞正聲在貴州考察。他特別叮囑當地干部和有關部門,要把改善群眾生活放在首位,幫助困難群眾盡快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
5月中旬,劉云山在河南調研。他強調,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為了人民是本質,服務人民是天職,一切奮斗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9月初,王岐山在天津考察。他強調,要抓住中秋、國慶重要節點,剎住公款送月餅節禮、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風,抓黨風促民風,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4月上旬,張高麗在山西、新疆調研。他強調,要時刻關注民計民生,幫助群眾解決就業、社保、醫療、上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人民情懷,突出表現在危難時刻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