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穩”是前提,“進”是目的。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發展方式轉變,銳意改革,需要“進”;
解決一系列矛盾問題,特別是補齊醫療、社保、教育等民生短板,需要“進”;
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潮,把握新的歷史機遇,更需要“進”。
在中央部署下,一系列既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大政策陸續推出,有效托住經濟發展的“底”,提振了市場信心。
2013年,國內消費穩中有升,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增速遠快于傳統產業;物價始終保持平穩走勢;就業形勢總體平穩,社會保持穩定;糧食生產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十連增”。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順利完成。
這是駕馭全局的掌控能力——
2013年12月9日,《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公布,提出淡化GDP考核。
“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劍鋒直指長期存在的片面政績觀,力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實質性轉變。
從“兩手抓”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不斷豐富,全面推進。
一年多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全國人大常委會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全國政協連續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依法治國全面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繼續向前。
一年多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更上層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持續改善;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
一年多來,社會建設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打造綜合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各級黨委和政府從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入,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一年多來,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繪制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公布《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伴隨一系列重大舉措出臺,中國打響了環境保衛戰。
一年多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不斷加強:從如火如荼開展實戰化訓練,到加速推動武器裝備信息化步伐,從“遼寧艦”首赴南海訓練到劃設并有效管控東海防空識別區,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為目標,人民軍隊在強軍路上穩步前行。
一年多來,港澳工作和兩岸關系取得新進展:港珠澳大橋工程實現重大突破,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啟用……香港、澳門和內地交流合作持續加強,經貿關系更加緊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直接聯系機制,政治互信不斷增進,政經互動程度增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一步鞏固深化。
2013年,穩中求進的中國揚帆奮進……